话剧《立场》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素材取自华东政法大学老院长雷经天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获悉,根据华东政法大学原院长雷经田在延安期间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立场》,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并于11月3日隆重演出。
据悉,《立场》由华东政法大学原创制作。 它生动地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法治建设的历史。 2021年初以《雷景天》首播后,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专题孵化项目、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校园大师剧”专项扶持项目等入选“永远跟党走”群众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
“‘把人民举到头上’、‘屁股坐在老百姓身边’,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的初心和立场。此次剧名由《雷景天》改为《立场》,就是为了突出这个主题。”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维禄表示,“站起来”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是宣传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具体实践。法学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承和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的务实之道,这是法学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首要宗旨。
红色文化的传承
雷景天原名容璞,小名景天。 1904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三十运动、北伐、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 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级法院院长,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中南部分院院长。
1956年起,雷经田历任华东政法大学院长、党委第一书记、党委书记,上海法学会首任会长、上海研究院首任院长社会科学系。 他为新中国司法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延安时期负责审理的“黄克功案”被著名民主斗士李公朴评价为“为未来新中国树立了良好的法律榜样”。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华东政法大学结合政法院校特点,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创作了这部原创话剧。 它以雷经田审理“黄克公案”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线索,用现代的方式回顾和分析这段历史,通过红色文化传承。
“《雷景天》将党史题材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历经数百年的精神力量物化,有机地嵌入到教学过程和艺术舞台中。”一种红色的法治文化在无声无息地传播和渗透,在无色的地方听到雷声,看到鲜花盛开。” 上海市司法局普法法治司司长张婷婷评价道。
据了解,为了充分讲述红色故事,主创团队邀请了专家学者对该剧的剧情设置、形象塑造、人物语言和舞台设计进行了精心打磨。 在此期间,了解了工作、生活情况,亲身体验了延安的革命精神和风土人情。
“雷经田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使命。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过程中,我们只有始终不渝牢记红色政权从何而来、新中国建设如何,才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点燃永不熄灭的理想信念之火。 ” 华东政法大学宣传部部长于晓浩说。
法制教育的标志
“看剧本的时候我哭了三遍!” 饰演革命青年刘谦的学生演员王思齐表示,这么长的一段历史,只有亲自参与其中,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本质。 。
“要把红色法治文化作为法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给学生上红色法治文化的第一课,扣好专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表示,在长期的历史海洋中挖掘经典人物和故事,从历史中寻找经验、规则、未来,吸收政治营养和法律思想,并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不断推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进一步探索未来跨境教学研究的新样本。
据悉,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围绕“雷景天”主题,不断开展多项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策展活动。 其中,“雷经田法治精神传承系列人民司法理论研讨会”引发学界和文坛的深刻思考。 众多专家、演艺人员围绕人民司法制度的发展和法律文艺作品的创作,进一步延伸和深化了红色的历史内涵。 专题人物展《雷经天,党和人民的忠诚儿子》勾勒出雷经天的传奇一生。 这种与历史人物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从延安到上海,从讲台到舞台”,华东政法大学还组织排练了青春版话剧《雷景天》。 整个剧情完全由大学师生的“业余爱好者”表演,开创了沉浸式教育的先河。 。 同时,华东政法大学推出“雷景天与法制文化教育”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
其中,“大师先生·大师剧·大课堂——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十年探索与实践”、“打造创新法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等项目《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奖品。
“大学就像一个仓库,每个学生都在里面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精神导师,学生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而雷景天就是这样一个灵魂人物”,导演王启正表示:“这部剧是带着传承法治的初心使命而创作的。 它必将与今天的年轻人建立对话,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标志。”
法治建设的立场
“听泉水的声音,已在冰冻的河底汹涌澎湃。人们第一次被放在正义的天平上。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决定,也是纯粹的初衷。公平交到的那一刻对人民来说,未来将是美好的。” 这是该剧主题曲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最感人的台词。
“这就是‘立场’,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立场,也是中国法律人的立场。我们把剧名从《雷经天》改成了‘立场’,就是为了让这个立场更原创。”心是永恒的风景。”郭维禄解释说,学校是培养道德的地方。 除了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引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他们的终身实践。
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持续推进“院校共建”、“稽查校共建”、“警校共建”。 一大批教育协作平台和机制涌现。 法学教育跨越大学围墙,在理论研究合作、学术交流、实践研讨、互聘交流、智库共享、合作培养、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等方面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社会法治人才素质贡献智慧和力量。
话剧《看台》走出学校、走出上海、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整个过程,是校外推动法制教育更好服务社会的全新成果。 这也是法学教育深入参与法制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案例。
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司法理念、法制教育就是要让这种司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初衷和使命。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表示:“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中,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和红色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理念上,要全面科学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并融入其中。在制度机制上,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法制教育全过程;在具体落实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融入法制教育各个环节。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