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街道回应“为完成厨余垃圾分拣任务”:凡事治病得究根
据11月3日澎湃新闻网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海淀区一垃圾站有人将白菜剁碎充作厨余垃圾,该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对此,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经核查回应称……
把好的新鲜白菜切碎当作餐厨垃圾,不仅是一种欺骗,而且是一种食物的浪费,这是令人遗憾的。 事发街道约谈了涉事企业,责令自查整改,并要求对辖区内所有社区进行检查。 这些都是必要的行动。
问题是所有的治疗都必须找到根本原因。 事发街道回应称,“是为了完成当月餐厨垃圾分类任务”,并指出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相关部门对餐厨垃圾有考核指标。 也就是说,单纯通过与涉事企业和员工打交道,显然很难消除问题的根源。
众所周知,2019年《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发布,垃圾分类行动已在全国开展。 这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整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 当年,“垃圾分类”入选“2019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也见证了公众对垃圾分类的关注。
垃圾分类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和土地资源消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 从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必然会继续深入开展。 既是为了现实利益的迫切性,也是为了未来利益的必要性。 但也应该看到,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存在不少乱象。 比如,有的地方落实薄弱甚至不落实,有的地方把垃圾分类变成了任务。 这次“白菜当餐厨垃圾”事件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例子。
地方有关方面通过量化指标推动垃圾分类。 如果立足实际,严格执行,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一些人员来说,却成了一种弥补、应付的形式,给垃圾分类整体工作蒙上了耻辱。 因此,有关方面应对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实施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和审查,从根源上予以纠正。 “把白菜当餐厨垃圾”这样的奇葩行为决不能再发生。 (工人日报于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