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则机制衔接方面改革取得新突破。 新一批50余项《湾区标准》已通过审核,将于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从月饼、凉茶到楼宇、冷链,统一的准入标准、一致的执行流程,粤港澳之间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增加,打破了流通壁垒,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大湾区统一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改革将继续深化粤港澳“软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相继落地。 人民币已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 广东通过单边承认的方式推动双向互认。 博士、教师等8个领域3100余名港澳专业人才取得内地注册专业资格,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珠三角”已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科技领域的改革大幕也已拉开。 在重大项目申报方面,消除人才、资金、技术跨境流动和区域融合障碍,向港澳科研机构开放项目。 科技资源方面,粤港澳共享超级计算中心等关键科技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正式开通,深圳有序参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深圳还针对跨境政策供给和互联互通不足等问题,持续推出深港“联合政策一揽子计划”,提出28条具体措施并制定申报指南,让科技创新项目和人才落地。同时享受深圳和香港的优惠。 在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用改革为民生融合画出更大“同心圆”。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互换协议正式生效。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通关政策的实施,居民往来粤港澳变得更加便捷。 目前,在距横琴口岸约5分钟车程的“澳门新邻里”项目中,前来看楼的澳门人络绎不绝。 “澳门新街区”是粤澳合作开发的首个综合民生项目。 教育、民政、医疗等公共服务有序衔接,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区。
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深港广创新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下一步,粤港澳将进一步加强规则机制对接,推出更多改革举措服务科技创新、投融资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区域。 加快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强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区协同发展港口。 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