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逛菜市场成年轻人的心头好?:天生我菜必有用

财经网 2023-10-16财经热点
“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沉昭

这一代年轻人爱上了在菜市场拍大片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夏天,“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120%,相关攻略数量增长超过110%,评论数量增长超过 170%。 在深受文艺青年青睐的小红书APP上,99万+条逛菜市场的笔记,捕捉到了世界各地菜市场的独特风采。 在B站这个好玩又热闹的地方,逛菜市场现在涵盖了吃、穿、玩,不仅有美食之旅,甚至还有时尚博主前去拍照打卡。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座城市最有趣的灵魂就在菜市场”。 在温州的一个菜市场,你可以看到“书蔬展”。 蒜摊上写着“人蒜不如天蒜”。 茄子摊上写着“别人想红,我却天生红”。 市场的天花板上挂着“我的食物一定有用”的字样。 南京的戚家湾菜市场今年推出“春季更新计划”后也成为打卡点。 背上菜市场主题购物袋,一场时尚大片立马发布。

除了好玩、好玩、时尚的打卡之外,更多人提到了逛菜市场能给人们带来的“小幸运”。 整齐陈列的明亮新鲜的食物给菜市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门口现做现卖的热气腾腾的小吃让人目不暇接。 买一堆青菜,老板送你一把多汁的葱,足以让人感动于生活的善良。

豆瓣上有一个叫做“菜市场爱好者”的群。 团长“Orange”也是菜市场爱好者。 团体成员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国内的湿货市场分区中,可以看到规模较大的南北湿货市场。 不同的是,在国外市场,大家经常聚在一起鉴定成分。

在菜市场看最火的城市烟花

“去菜市场很治愈,尤其是当你孤独的时候。”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王春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市场爱好者。 无论去哪里旅行,她总会选择一个早晨去逛逛当地的菜市场。 ” ,“之前去桂林旅游的时候,本来是去瓦窑的,但出租车司机好心地给我介绍了西市场,说这是桂林最大的菜市场。 西市确实很大,也没有让她失望。 菜市场可以让人们一睹当地人的生活和饮食。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菜市场,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不同城市的菜市场风格完全不同。 云南的菜市场里,有外地人不知道的菌类,还有冷冻蔬菜可以露天展示。 品品的菜市场只有东北才能看到。 “菜市场里的烟花烟雾特别吸引我。 即使你不买任何东西,当你看到人们提着菜篮子向你走来时,你也会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杂乱。” 那种活泼、清新、没有距离的感觉很吸引人。”

南京还有很多网红美食市场。 科祥菜市场、三七八巷菜市场都是老网红了。 除了居民外,这里还挤满了平日来这里打卡的游客。 当外地朋友来南京旅游时,王春明会陪他们去柯巷菜市场打卡,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南京地道的美食。 不过,在她心目中,镇江路菜市场才是最喜欢的。 “这里有很多烟花。” 说起这个菜市场,王春明都了如指掌。 哪个摊位的水果蔬菜特别新鲜好吃? 这个市场的Puai是多少? 当时采摘的……在菜市场走一圈就能得到很多信息。 “在菜市场里,你可以看到生动的四个季节物候变化。” 王春明说道。

菜市场变了,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在南京,保留着旧貌的三七八巷菜市场和西山桥农贸市场是怀旧人士的最爱。 “三七八巷只是一个菜市场,如果你想去打卡,可能会失望。” 南京人任洋洋说,“这里没有网红招牌,老店也没有装修,但服务的是几十年来不曾改变的南京城南风味。”

在苏州,变身网红的双塔市场,让菜市场焕然一新。 它从传统的菜市场转变为创意市场,中式风格,统一的视觉设计,精致的小店摊位。 还有随处可见的网上标语,让菜市场成为传播苏州生活方式的热门小景点。

新型湿货市场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和策展人所关注。 北京三元里菜市场举办书法展,奢侈品牌Prada来到上海吴中市场开设“菜市场快闪秀”。 无论你想成为时尚达人,还是想在慢生活中寻找心灵治愈的力量,总有一个适合你的菜市场。

对于年轻人来说,菜市场之所以成为荃新天地的热门主题,是因为去菜市场旅游已经成为年轻人体验一个城市的生活和文化底蕴的一种方式,而且它总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新鲜感。旅行者。 感觉。

更值得一提的是,菜市场的火爆与菜市场本身的转型密不可分。 即使是老旧社区的传统菜市场,虽然店铺狭窄、陈旧,但道路干净整洁,不会有污水横流过马路,也不会出现路边堆积如山的垃圾。 经过创新转型升级,菜市场已成为集生鲜消费、快速消费品、传统文化、流行元素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新场所。 菜市场已成为社区的多功能中心。 比如,装修一新的南京戚家湾菜市场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市场内还举办社区老人免费医疗服务,方便居民生活,而“超级种植学院”则为年轻人提供了打卡拍照的场所。 空间。 好吃、好玩、方便拍照,这种新型菜市自然会受到年轻人社会群体的青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