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推进“两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发展

财经网 2023-12-05财经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关键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诞生于18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变成了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指明了方向。 当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未能找到救亡图存的出路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为中国人所接受。人们。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以实施社会革命为根本政治目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它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懈奋斗,成功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在中华文化中,大同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六和风”和“四海如一”的统一传统。 “一家”、“民重王胜王”、“政以养民”的人民理念。 这种思想、“同富同贫、同富同贫”、“减损盈余”等平等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朴素的社会主义要素,也提供了文化底蕴。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主张。 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强调这种“结合”是“围绕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和“从孔子对孙中山先生,我们应该给予“总结”等方面的内容。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主张,强调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问题,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化。 聚焦自己所做的事情,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聚焦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聚焦新实践、新发展。 同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沃土”。 指出中国特色关键在于“两个结合”。 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不仅对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箭”射中新时代中国“物”,不断回答中国问题、世界问题、世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的问题,时代的问题。 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民群众日常运用的共同价值观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两个结合”,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越走越宽。 ,走得越远,我们的决心就越坚定。 特别是“二次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二次结合”延伸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探索中形成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形成的,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阔的现实基础。 “第二次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大、深远的历史深度,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础。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尽管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经历了多次朝代的更替,但都没有阻挡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世代延续。 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和血脉,在中国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历经锤炼,愈加坚韧。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一直处于国力衰弱、文明破灭的状态。 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自强,以救国为己任”,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但都失败了。 直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发出了“我们将以一个高水平文化的民族出现在世界上”的强烈声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磨难,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基础。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注重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精髓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天下为公、民为国本、以德为政、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的思想。各有所长,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行德,守信和谐,与邻为善,与邻为善,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的世界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长期生产生活,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中华文明独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 它们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基于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 它们不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继承、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DNA,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富民、福利、正义、利益的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国家以人为本、立国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德伦理的精神追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追求,扶贫济困、安民富民。 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一致、相结合。 可以说,“二次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础。

三、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动力,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基础。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如何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让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是我们要把握的问题。 “二次结合”,不断探索我国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和当代问题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延续古代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摧毁古代文明的现代化。” 中国古代的郡县制、科举制等可以为中国式的近代国家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工业、农业技术等,能为当代中国科技创新提供历史动力;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可为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古代留下的文化经典是记载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和珍惜。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从中国土地上产生的现代化,不是照搬别国的现代化”。 我们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勤劳勇敢的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 秉承“治国之道,始于富民”的理念,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道德、义利并重为价值取向; 把物质和精神的繁荣作为崇高的追求; 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化。 ; 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建设; 捕捉“与邻为善”、“和而不同”的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中华民族始终以“日新、日新、再新”的精神,在创新中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文明、民主、生态等是极其伟大的。 实践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呈现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善于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汲取有用养分,而且积极促进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学互鉴,为丰富和繁荣世界花园发挥了巨大作用。文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立足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深厚底蕴,发展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是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成功的最大法宝。 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深刻抓住中国特色的关键。 立足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从而不断筑牢道路基础。 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光明日报)

(作者:孙占元,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