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建设国泰民安的强大中国
1913年,为了实现他深思熟虑的强国安民方针和梦想中的“铁棉主义”,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管,水利局局长。 两年来,张謇主持国家农林工商业事务,编制颁布了工商业、矿业、农林水利、渔牧业等20余部法律法规,度量衡、银行证券、引进外资,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作用。
在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充分认识到“国家靠人才立,人才靠教育立”。 在发展实业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他还大力开展教育,开始形成他的“父教育,母产业”的强国富民思想。 他立足南通,以地方自治的形式推出了系统的思想和实践,并希望将其推广到江苏乃至全国。
建设强盛国家、国家和平安全
张謇在政治舞台上多次精彩亮相。 张謇的政治目标是建设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强大中国。
1903年,张謇应邀参观日本第五届国内工业博览会,对日本工业、农业和教育进行了70多天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了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回国后,他积极参加立宪运动,成为立宪派领袖。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顺应历史潮流,毅然转向支持民国。
“大一统”和“共和”是张謇政治主张密不可分的“宗”。 所谓“大统一”,是指以整个中华民族为基础的大统一,建立民族团结、民族独立的现代国家。
1912年2月12日,清朝颁布《清皇帝退位诏书》,宣布清皇帝退位。 该诏书由张謇起草。 张謇在诏书中明确提出“满、汉、蒙、回、藏五族的全部领土仍将合并为一个伟大的中华民国”。 后来,孙中山先生正式提出“五民族共和国”的口号。
张謇经历了从宪政到共和的转变过程。 当他感到宪政无法实现强国统一的目标时,他转向了共和主义; 当他看到中国分裂的迹象时,他主张统一并支持袁世凯。 当袁世凯想称帝、放弃共和时,他明确表示反对。
从表面上看,张謇的政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但始终忠于他最初的原则:谁反对中国统一,他就和谁作斗争。 共和、统一是张謇的政治底线和原则。
“南通模式”,张謇的“新世界原型”
1915年,袁世凯称帝阴谋败露。 张謇劝说无效,愤而辞职。 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家乡南通的全面建设中。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原本落后落后的南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当时中国的模范城市。 而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 张謇全面治理南通,就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新世界的雏形”,并推广到全国,从而使国家走上繁荣之路。
张謇关心民生。 他要工业富民,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他从家乡出发,努力创建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理想社会,他称之为“新世界的原型”。 胡适评价说:“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先锋三十年,养活了数百万人,造福一方,影响全国。” 张謇的理想从来不是建立一个商业帝国,而是建立一个商业帝国。 就是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
张謇在南通进行了许多社会改革,都是为了建设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 南通长期以来一直是模范县,南通模式的核心是和谐。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是现代南通模式社会的基本特征。
以儒家价值观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整体协调发展观、社会进步观是观察张謇南通创业的三个基本点。
他不局限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而是产业、教育、慈善、公益事业的综合发展; 他不仅限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更看重精神财富的生产和人文伦理的建设。
他不仅建设城市,而且发展农村,主张城市带动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他不仅关注当前的发展,还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追求通过发展工业、教育和地方自治来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的地方社会,谋求平衡、和谐、持久的早期现代化。
▲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纺纱车间”。 公司前身为张謇于1895年创办的大盛棉纺厂。(中新网徐从军摄)
张謇在南通工业社会建设中学习、借鉴西方,但他从不盲从。 他一切从本国和南通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手工业与机械工业相结合、城乡与农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工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形成了令中外瞩目的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
张謇的精神世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有西方现代文明的元素,但儒家价值观和影响,包括和谐思想,是首要的、根本的。
▲南通博物馆题刻张謇的对联。
张謇创立新型教育,主张从基础教育开始,先办师范学校。 他去日本时,没有考察大学,而是考察小学和师范教育。
张謇的教育不是建立某所小学、中学,而是建立一种教育制度,而这种制度注重实践教育制度,影响深远。 他崇尚节俭,一生创办各类学校近400所。 当今中国许多学校的前身都是张謇创办的。 据考证,张謇一生创造了多达23个“中国第一”。
张謇有着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国强国的理想情怀。 无论他办实业、办教育,还是建设南通,他的目的都是爱国、救国、强国。 这是了解张謇的思想和行动的一贯线索。 它是起点,也是归宿,是解开张謇一切思想观念的钥匙。 拿钥匙。
▲《张謇传》封面。
张謇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 爱国不能只是喊口号,而必须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国”。 张謇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实干家、实干家。 张謇真正践行了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一切从己,小人一切从他人”的主张。 一切从自己做起,他努力纠正宋儒只说不做的弊端,“有所成就,以济士人”。
张謇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他心系乡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儒生的天职,作为自己实业的第一要务。
(作者简介:马敏,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片人| 王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