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企业真实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年以来,这一数据成为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要点”。 谭先生梳理了美国和西方主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发现平均每天有1-2篇有关外资逃离中国的文章。 内容。
外媒之所以紧抓这一数据,是因为近段时间全球跨境投资整体低迷。 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2%。
在此背景下,从大势来看,中国罕见地保持了上升势头——202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2.3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今年,形势更加严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显示,初步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外国投资同比下降25%。
中国也受到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19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
对外投资是市场行为,周期性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外媒却利用这些数据反复炒作“外资逃离中国”,并试图用这些数据来定义中国经济,构建非此即彼的二元叙事。
公司不会根据一条数据做出决策。 同样,一段数据也无法定义某件事是好还是坏。
外资企业在华的真实声音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看透数据背后的发展逻辑?
谭先生通过权威机构,接触并了解了在华外资企业的真实想法,并得出结论:
中国正在成为检验外资质量的最佳土壤。
商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今天的中国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要看的就是营收。
谭大师还收集了一组数据:
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大中华区市场营收为157.6亿美元,占整体营收的19.27%;
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营收为57.3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2.99%。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其在一个国家的市场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5,甚至接近1/4。 这个重量是相当高的。
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利润高。
据测算,近五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回报率为9.1%,远高于欧美3%左右的水平,也高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对于外资来说,无论是采购市场还是销售市场,中国市场基本上占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现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利润率非常低。 没有哪个企业有勇气放弃如此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市场和盈利能力一直是外资看好中国的重要条件。 这是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获得竞争力的起点。 然而,获得竞争力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中国企业不再依赖早些年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来获得比较优势。
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建设独资工厂。 上海工厂目前每周可生产13,000多辆汽车。
效率的背后,是近200家中国企业直接或间接向特斯拉供货。 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工厂距离特斯拉工厂在500公里以内。
这样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只有中国才有。
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端生产和后端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市场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研发设计,重塑着他们的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53.1%。 这是自主品牌半年来首次实现市场份额超过50%。
这是二十、三十年前这些跨国公司无法想象的情况。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并持续至今。 借助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德国大众、日本丰田均登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公司”的宝座。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中国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壮大。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聚焦中国市场不再简单地等同于利润,而是通过深耕中国市场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
如今,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中外企业产品的“游乐场”。
正如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全球名誉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Hans-Paul Bockner)今年提到的,如果你身处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你真的必须成为最好的,因为你面对的是最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和企业竞争。 如果你试图避免竞争,你注定会失败。
通用电气前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他在自传中写道:
如果你不在中国做生意,你可能就无法生存。
这不是被中国市场淘汰,而是被时代淘汰。 如今,一个不扎根中国的企业怎么能说能成为顶尖企业呢?
中国贸促会对60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近90%的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或没有变化。
因此,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包括特斯拉、大众、星巴克、高通、宝马等在内的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访问了中国。
追逐市场,追求产品力,才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市场是最好的竞争环境。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现在,更要着眼未来。
这就要求企业感知新趋势、捕捉新需求、抓住新机遇。
谭大师从一组数据中看到了这个新趋势:
今年1-9月,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
为什么这么多外资企业不断来到中国?
不久前,谭先生与外资公司马士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 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运营商,但你可能想不到,这家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办事处就在距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成都。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符合中国的开放规划,马士基在中国的办事处也从一开始就设在沿海地区。
扎根中国市场后,马士基发现以成都为代表的内陆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对外开放的高地。 这些城市将成为物流业的新蓝海。
马士基亚太区供应链管理与交付总监崔佳表示,这些城市距离港口较远,运输成本非常高。 只有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 马士基成为先锋,从沿海迁往成都。
在这里,马士基还可以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成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城市,连接中国与世界。
事实上,这样打破地域限制、突破原有发展瓶颈的故事,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个国家都在发生:
印尼拥有第一条高铁;
克罗地亚拥有第一座连接南北的桥梁,实现了人民“300年的期盼”;
柬埔寨拥有第一条高速公路;
老挝拥有历史上第一条标轨普速铁路;
马尔代夫拥有第一座跨海大桥;
埃塞俄比亚首次拥有自己的遥感卫星;
……
本来,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 对于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来说,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时,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
但现在,共建“一带一路”为这些外资企业搭建了平台。
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感知和捕捉的趋势和机遇。
连日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高峰论坛上对日本没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表示遗憾。
事实上,不少日本企业已经参与到这一过程中,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竞标,分享新的机遇。
谭先生在论坛期间参加了“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 谭总从中国贸促会获悉,会上,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中外企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会上,中国充当了这些国家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桥梁。
会上,谭先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沙特一家公司表示,其签署的协议除了与中国有关外,还涉及14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对于沙特公司来说,与每个国家进行谈判是很困难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这家公司“借船出海”,一下子就进入了14个国家的市场。
长期研究外资的中国社科院投资专家潘媛媛观察到,近年来,中小型外资企业正在加速进入中国,且不少专注于利基领域。
打入新市场需要考虑很多事情,这对于这些小公司来说非常困难。 不过,近10年来,中国企业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建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在这个框架内,这些公司只需要做他们最熟悉的事情即可。
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机会。
单纯以外资多少来界定中国经济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片面的判断毫无意义。
我们不能根据单一数据做出判断,同样,企业也不能仅凭几句话就做出决策。
谭祝注意到,不少外国驻华商会发布的报告都提到,担心受到中美关系影响是外资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提到,美国企业如果对中国采取同样的态度,可能会被美国议员传唤。
如果一家企业仅凭美国政客关于中美关系的几句话就做出决策,结果会怎样?
这些公司的情况就说明了问题:
德国某公司将发动机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但生产质量不达标;
多家美国公司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后,纷纷反映管理成本完全无法控制。
现在,这些公司都计划将生产线迁回中国。
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毕竟,美国政客炒作对华“降低风险”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威胁和欺骗来达到遏制和打压中国的目的。
各国企业是美国达到目的所使用的“弹药”。 炮弹装弹后是否会成为“炮灰”,并不是美国关心的。
美国随时断桥的意图,欧洲国家都清楚。
2011年欧债危机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经济陷入漩涡。 当年举行的G20峰会上,时任美国总统不仅断然拒绝向意大利提供援助,还意图干涉意大利的经济主权。 当时,二战以来担任意大利最长总理的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也辞职了。
然而,作为引发欧债危机罪魁祸首的美国华尔街高管却稳坐办公室,将这场危机的红利装进自己的口袋。
如今,当一些美国企业再次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时,各国更加理性的投资者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
数据显示,1-9月,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荷兰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121.7%、116.9%、109.2%、76.9%和32.6%。
美国盟国对华投资不仅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三个国家甚至翻了一番。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顶尖企业必须能够承受各种压力。 在这个时代,是否屈服于地缘政治压力,也是检验一个企业是否是最好企业的标准。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这是中国开放的又一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院教授崔凡表示,不久前,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加吸引外资的意见》 ”,共24条措施,涉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确保外资保护等。 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六个方面。
今年年初,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实施。 这是历年来新增激励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引导各类外资投资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表示还将研究出台更多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和提供外资服务。
中国只会变得更加开放。 中国的大门永远向外资企业敞开。
一个多月前,谭先生在上海与3M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谈。 他表示,进入中国40年来,3M遇到了很多挑战,而3M应对挑战的方式就是选择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当被问及为何在危机期间敢于加大投资时,3M负责人表示,我们更着眼于长远。 中国发展的动力没有变,大环境没有变。
投资中国会给你带来利润,投资中国也是投资未来。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中国就意味着是否选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