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克罗地亚汉学家尤拉克:如何让学习汉语成为趣味游戏?
——独家专访克罗地亚汉学家尤拉克
作者 曾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一年,来自克罗地亚的尤拉克来到中国深造,从此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2023年9月,尤拉克作为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创始院长、外方院长被授予“2023年度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以表彰他十多年来在孔子学院做出的重要贡献。
如何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学习汉语的魅力和乐趣? 世界对汉学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近日,尤拉克在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时认为,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让年轻人感受到“志同道合”是关键。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
Jurak:作为一名学生,我主修社会学和历史学。 2004年,我发现该系开设了中文研究课程。 当时我想学点有用的东西,所以我决定来中国。 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中文并开始在中国旅行。
2007年,我受聘为萨格勒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历史专业第一位助教和研究助理。 同年9月1日,我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并于2008年7月毕业。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喜欢在中国的生活。
2010年,应萨格勒布大学校长的邀请,我和几位同事开始筹备孔子学院。 2012年5月,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 迄今为止,我在孔子学院工作已经十多年了。
2022年,人们在太原文庙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学生表演彝舞。 魏亮 摄
中新社记者: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如何理解他的思想实质?
尤拉克:我从孔子那里学到“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即为知”。
我不仅喜欢从时代的角度来解读孔子的思想,而且也喜欢从今天的角度来解读孔子的思想。 孔子所讲的很多道理,尤其是教育方面的道理,至今仍然很有用。
我认为教育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应该投资的重要事情之一。因为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种族问题甚至战争,都源于无知。 大多数人都害怕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人之所以误入歧途,不是因为“知道”,而是因为“不知道”。
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的宗旨是教育和交流。 如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 它们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网络系统。
江苏常州有一场“礼乐古风,祭祀大儒”,再现了春秋时期孔子讲学的盛况。 杨波 摄
中新社记者:您从来中国学习、成为汉学家、孔子学院院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有什么问题吗?
尤拉克:最大的困难是从头开始建立犹他大学孔子学院的所有管理和运作流程。 我们刚办学时,只有一个学习汉语的场所,学汉语的人一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那连一个小“俱乐部”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利益集团”。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10年来,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注册学生超过1万名,5000多名学生参加短期文化交流项目,超过10万人次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在萨斯喀彻温大学。 作为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的创始院长,我负责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从筹建到成立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包括战略发展、日常行政和教学管理。 我喜欢这份工作。 既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会全力以赴。
另一个挑战是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犹他大学孔子学院探索开发标准汉语在线课程,并稳步推进实时在线教学课程和课堂管理。 此前,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在克罗地亚八大城市设有45个教学点。 如今,数字化转型让克罗地亚任何一个省、市、甚至村庄都有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转型不是困难,而是挑战。 我们利用这一挑战为犹他大学孔子学院和全国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我认为我们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向克罗地亚人民真实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学习汉语的乐趣,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在克罗地亚学习汉语的机会。 过去11年来,学生对教学成果的反馈一直是积极的。 有学生在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10年,并带来了很多朋友加入。 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做的推广不多,也没有必要做。 最好的晋升来自于学生。 就像火一样,它不断生长并保持活力。
2023年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现场。刘然阳 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克两国在经贸、文化、农业、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您对推动中克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哪些启发?
尤拉克:教授语言和文化无疑是孔子学院的核心业务。 但孔子学院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地方政府、商会、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克罗地亚与中国相距遥远,很多克罗地亚人对中国并不熟悉。 因此,双方在寻求合作时面临诸多挑战。 这就是孔子学院发挥桥梁作用的地方。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两国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帮助克罗地亚经济商会在中国设立分会,帮助克罗地亚工商界人士参与中国的经贸活动,帮助建立“中国-克罗地亚国际生态保护联合研究中心” “……我们希望培养了解中国文化、有兴趣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和项目的克罗地亚人才。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近年来世界对汉学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哪些变化? 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尤拉克:当你和传统汉学家交谈时,他们会告诉你汉学是一门语言学科,真正的汉学家应该专注于文献、传统文化和经典的研究。 这种方法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汉学专业中得到延续。 然而,在一些国家,另一种更为实用的学科和方法论却出现了,并存活了很多年,甚至使用了与“汉学”不同的名称,即“中国学”。 《中国学》更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关注现代中国、当代中国政治形势、现代中国文化等领域。
如今,大多数海外大学仍然保持着汉学研究文献和经典的学术传统,但今天,我认为需要更多的“中国研究”来推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既意味着敞开大门让自己出去,也意味着让外面的人进来。为了增进相互了解,世界需要更多的汉语人士和中国研究专家。 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资企业在经贸合作下的发展建设以及随后中国需求的扩大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铁路货场,龙门吊正在吊装中欧班列集装箱。郭鹏杰 摄
中新社记者:从您多年从事汉语教育的经验来看,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到汉语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尤拉克:很多人真的爱上了学习中文,学习中文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有趣的游戏。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感到有趣并享受这种体验非常重要。
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和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化。 萨斯喀彻温大学孔子学院一直在尽可能地教授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举办中国文化讲座、美食工作坊、中国电影节、中国音乐主题媒体节,开设太极拳、武术等课程。美术、围棋、书法、茶道等; 同时,我们还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化,以及中国音乐、电影等中国当代艺术。
今天,中国有很多产品可以向世界提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方面。 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但我们似乎更感兴趣的是讨论中国古代经典。 现代的、日常的东西,尤其是中国年轻人流行的新事物,不太受欢迎,所以需要一个平衡。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年轻人将成为未来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如果年轻人能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们就会更愿意学习、学得更好。 志同道合是关键。 当年轻人跨越大洋看到志同道合的人时,他们会主动聚集并建立联系。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合作,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化传播的大门。 (超过)
受访者简介:
克雷西米尔·尤拉克(Kresimir Jurak)是克罗地亚汉学家、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创始院长、外方院长。 曾在萨格勒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历史。 他的主要兴趣领域涉及数字化转型。 因其在国学视角下中国语境下的汉语教育、当代中国与克罗地亚的文化和商业合作以及汉语和文化的规划和推广等工作,被授予“2023年度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