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建5A景区“三庙一塔”千年胜景再现
“三庙一塔”景区,燃烧的灯塔。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正在打造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再现“三寺一塔”千年风光; 在西城区郭守敬纪念馆,一种新的幻影成像方式生动地解释了通惠河上的水闸是如何运作的; 在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龙泉寺正在向游人展示大运河和百福泉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近日,北京市网信办组织“以江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线上主题传播活动(北京站)。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网络红人沿着大运河探访北京,在沉浸式体验中书写“运河更新”的精彩故事。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通信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 这是2023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主题宣传活动之一。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主旋律文化‘跨界’,让正能量引导‘破圈’。”北京市网信办副主任李德刚组委会表示,要引导网友体验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它连通南北,连接古今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带动更多网友参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创建5A级景区
“三寺一塔”风景再现
京杭大运河沿岸有著名的四座塔,即通州冉灯塔、临清舍利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 《塔影辨通州》诗中所提到的,就是指正在燃烧的灯塔。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起点。 水运发达。 来往的船只和行人看到塔或塔的影子,就知道前面是通州的码头。
燃电塔所在的“三寺一塔”区域是体现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彰显通州人文地标的重要场所。 也是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寺一塔”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岸、通惠河南岸。 它们指的是儒教的孔庙、道教的紫清宫、佛教的有圣教寺、通州标志灯笼佛舍利塔。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这里最终形成了今天儒、释、道三教相邻的建筑格局,这是中华文化包容、融合的体现,也是“和而不同”精神的有力见证。
据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魏云云介绍,“三寺一塔”片区整体升级改造工作已完成,文物古迹已全面修缮,总体设计已完成。并实现了花园的美化。 新京报记者看到,千年古塔与周边运河商圈交相辉映,形成古今交融的格局,呈现出历史文化与国际时尚融为一体的千年景象。混合。
在新修葺一新的“三庙一塔”区内,仍然保留着一些能够唤醒历史记忆、蕴藏着深厚运河文化的展品,比如打捞上来的三棵粗大的运河御树。 景区导游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以前,这三块原木是皇室用来建造宫殿、制作家具的。 由于皇家建筑木材需要从南方采伐并通过运河运至京城,因此沿运河开设了许多木制品商店。 “黄木场”,通州有两个“黄木场村”。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大运河泛滥,河岸被冲毁。 皇木厂里的木材顺流而下,沉入运河底部。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管道建设、河底疏浚等小规模运河建设中,共打捞出皇家木材十余件。 由于泥浆包裹、缺氧的水下环境,这些帝王树至今仍保留着400多年前的面貌。 他们的存在印证了“北京漂流”这句老话。
非遗传培训中心
运河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可以当纪念品
燃烧的灯塔屋檐上悬挂着2248个铜铃。 每当风力超过四级时,钟声就会发出响亮而悦耳的声音。 在“三寺一塔”景区的“北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心”,青少年可以体验刻制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钟,并赠送给朋友留念。
围绕运河诞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工艺美术师李一凡的巧手下,栩栩如生的通草花“绽放”在手工桌上。 通草花自古就有。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通草花是用于发饰的簪花。 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因为它是植物制成的,所以不仅仿真,而且质地柔软,戴在头上非常舒服。 深受后宫女子的喜爱。
李一凡表示,通草花是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是通草开出的花。 工匠们取出通草(通沱木)的圆柱形白色茎髓,手工将其切成长薄片,然后进行切割和雕刻。 、染、捻、捏、捏、压、搓、着色等技术或工艺,生产出各种高度仿真的工艺花。
通草可作为中药中的药材。 记者看到,它的白色茎髓有点像泡沫,非常脆,因此“捏、扭、搓”等技法是通草花制作工艺中的“绝活”。 通草花片可薄可厚,全凭工匠的双手。 通草花片最薄处仅0.3毫米厚,适合制作桃花、樱花等轻盈可爱的“花”。
李一凡介绍,通草花其实是一种木本植物。 本月底,景山公园东门附近的铜草花将盛开。 有一簇簇白色的小花。 游客不妨寻找一下,了解更多关于通草花的知识。 除了亲自制作通草花,李一凡还亲自授课,让更多的孩子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青少年可以体验很多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从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非遗行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魏云云说道。
水陆观光旅游线
游客可通过“游船+步行”等方式参观
除“三庙一塔”景区外,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景点)、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也是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点。 景区打造了高品质的大运河水陆观光旅游。 游客可以通过“游船+步行+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将各景区连接起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魏云云说,景区还开展了智慧创作工作,梳理大运河沿线的古代遗迹、民俗生活场景、生态文化等历史文脉,利用科技手段将其转化为数字遗产,构建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展厅,实现手机“畅游”运河的独特体验。
通州区拟实施北京大运河文化基因图谱工程,建立北京大运河视觉文化传播体系。 北京大运河文化基因图谱未来将有广泛的应用。 将对北京大运河品牌形象的内外部识别、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展览展示与国际交流、文化创意开发和衍生品设计等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北京大运河形象品牌形象。 运河品牌视觉形象价值与信息传播公众认可度
大运河文化资源
幻影成像让观众沉浸在激活的资源中
什刹海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站,也是通惠河的起点。 是北京最重要的水运码头。 如今,什刹海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运河航道,拥有优美的运河生态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 参观什刹海附近的会同寺、光福寺、万宁桥等,可以感受西城区盘活这些资源的努力。
明朝永乐年间,为防洪患,当地建法华寺,供奉镇水观世音菩萨。 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改名会同寺。 为纪念郭守敬对北京建设和大运河开通的历史贡献,将修缮后的惠通寺辟为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规划、设计、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通惠河等工程,将隋唐时期的东西运河改造成京杭大运河运行南北向,元代允许船只直达积水潭。 ,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全连通。”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更加丰富、立体地展示郭守敬在北京水利方面的伟大成就总体建设方面,郭守敬纪念馆于2017年启动了展览改造提升工程,被列入北京大运河重点工程。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
记者看到,郭守敬纪念馆的展示内容涵盖了从元朝建都之初的大运河历史,一直到整个京城水系的修建、使用和维护。 它利用幻像成像来展示通惠河上的水闸的样子。 进行了操作演示,并用视频让大家了解了如今的什刹海海系,并用沙盘展示了通惠河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光福寺始建于1459年,管理全国道教事务的“道禄司”曾设于寺内。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光福寺现作为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设有五个展厅,分别介绍什刹海的历史、大运河的起源、什刹海地区的文化传承等。 通过数字沙盘、AR等多种表现手段,观众可以沉浸在什刹海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相约梅兰芳”京剧体验系列、什刹海年货庙会、中秋赏月、答谢师长等活动在此举办,为当地居民打造了一场丰富的精神文化盛宴。
离开光福寺,我们来到了已有700多年历史的万宁桥。 它是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御河段的交点。 是元代都城通惠河上的重要水道,是连接点。 是连接城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古都北京极为珍贵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在北京现有的九处桥、门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只有万宁桥这座“老”古桥仍然肩负着作为城市二级道路的重任。
2021年起,万宁大桥保护工程启动。 今年2月底,万宁大桥东侧附着的水管和通信光缆管道全部拆除,万宁大桥东侧呈现出更加整洁的历史面貌。 尤其是万宁桥东西两侧的两座栩栩如生的治水动物石雕也展示得淋漓尽致。 是从元代延续至今的稀有文物。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龙泉寺是在大运河源头修建的历史文化展览馆
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地就位于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内。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63.16公顷。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项目总面积11.6公顷,东至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西至现华庄路,南至规划的京密印。 水渠北路,北至龙山北。
“景区于今年4月8日正式开放,从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 昌平文旅集团大运河业务部负责人芮媛介绍说,遗址公园内的白浮泉主要遗址——九龙池、独龙王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浮泉是白浮瓮山引水工程的源头。 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龙王庙是北京唯一一座皇家建造的以“都”字命名的龙王庙建筑。 是研究古代求雨民俗习俗的重要场所。
位于公园内龙山东麓的龙泉寺被打造成大运河源头的历史文化展览馆,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和白浮泉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同时,遗产公园围绕“一泉通天下”的主题,高标准打造长流会泽、山水清音两大景区,以及运河源头、引水平台四个节点、听泉、读泉园,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要更好地继承和保护大运河源头的历史文化资源。
温榆河公园
顺义段二期预计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81岁的吴先生每周开车或乘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北京温榆河公园顺义段,在那里散步、跳绳、玩飞盘,度过一段愉快的休闲时光。
温榆河位于大运河文化带上游。 它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 如今,经营新华书店、农耕体验、萌宠乐园等项目。 已组织活动1000余场,参与人数10万人次。
北京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处。 顺义段面积7.5平方公里。 以“老城记忆”为主题,将文化融入自然,形成“城市功能”与“文化特色”相辅相成的空间布局。 温榆河公园顺义段分两期建设。 一期占地面积0.82平方公里,位于顺义区后沙峪镇。 它是文宇记忆画廊的北起点,已于2022年9月10日正式开放。
“经过两年左右的生态修复,这里已经焕然一新,与以前的面貌截然不同。” 北京园林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顺义温榆河公园一期方案设计师楼辰表示,公园依托现有地形资源,利用“两山一谷”的地貌特征”进行二次修复整形。 根据测土结果和地质调查报告,对两座土山实施了固土护坡、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生态维护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留公园的蓄水、蓄洪功能,变劣势为优势。 同时利用原木和废旧材料打造绿道和花卉景观,形成地标景点,呈现出一幅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
顺义区历史文化悠久。 西汉初年,渔阳县以潮白河为界,分为户奴、安乐两县。 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安乐古城墙遗址位于公园南一公里的温榆河东岸。 这就是“老城记忆”主题的由来。
公园运营部负责人王多亚告诉新京报记者,温榆河公园顺义段一期以顺义历史文脉为载体,将地方元素充分融入公园建设中,凝聚了汲取“安乐古城”历史文化精髓,打造“幸福绿地”,有“影影”、“蓝湖水乡”、“晴耕雨读”、“文渔园树”四大景区。 其中“文鱼园树”是旧时顺义十二景之一。 体现了公园古今交融的特色。 是整个公园的制高点。 未来将建设一座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主要展示北京温榆河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相关的历史文化。
目前,北京温榆河公园顺义段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面积约6.68平方公里。 主体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届时将形成以水为脉、绿色为体、林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打造以生态为主的高品质公园为公民提供文化和娱乐。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叶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