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进博会:看老字号、非遗扎堆“赶大集”
中新社记者 赵强
吃鲁菜、听昆曲、看皮影、品湖南茶……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业态展区,就像一个文化集市,历史悠久。品牌云集,非遗技艺星罗棋布,尽显雍容华贵。
走进白墙黑瓦、马头墙风格的徽派建筑,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淮南烙画非遗传承人郑宏伟正用烙铁当笔,高高在上。温度如墨水,巧妙地在 A4 大小的木板上烙画。 鸟画。 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但郑宏伟对此行充满期待。
烙画,古称烫画、火笔画,起源于汉代,逐渐发展成为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产区。
6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淮南烙画非遗传承人郑红卫正在熟练电镀鸟画。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
郑宏伟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是淮南烙画的繁荣时期。 据《安徽省志》记载,当时的产值、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曾几何时,淮南烙画流传广泛,在国际国内影响较大,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超过4000万件。”
“我想通过进博会向世界推广淮南烙画,同时寻找一些合作订单,让更多海外客商了解、喜欢中国非遗作品。” 郑宏伟认为,淮南烙画可以再次“走出国门”,走进进博会。 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山东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简称“山东馆”)是进博会的“全日制学员”。 本届进博会,山东馆采用沉浸式体验空间设计,融合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等相关元素丰富展区内涵,50家老字号、非遗企业入驻评选充分展现山东老字号在中医药、齐鲁名食品、工艺美术、纺织服装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优秀成就。
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魏子杰告诉记者,前五届进博会不仅给省内老字号参展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最重要的是,一些时间——荣誉品牌与时俱进,实现了产品迭代升级,成功触达年轻人。
6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木雕民间技艺传承人王来新的桃木雕作品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桃木雕刻工艺,我们不雕刻,而是直接在桃木上镶嵌珐琅。”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木雕民间技艺传承人王来新表示,新产品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别是在参加第二届进博会后,他真正了解了市场的需求,推出了新产品。创意产品,目标是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时尚国货。
在湖南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百年茶叶品牌金丰侯茶铺,处处洋溢着宜人的“湘”气息。 据该茶馆董事长、第七代店主陈朝美介绍,该茶馆始建于1810年,以黑茶为原料,加工成“花卷”(钱两茶)、砖茶、等,沿山西商人开辟的千里茶路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进博会,这里的目标客户群体很多,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向参展商和文化爱好者介绍中国茶,宣传老字号品牌。” 陈超梅说,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每当外国友人经过时,她都会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国的茶知识。 由于语言不通、沟通不畅,两届进博会让她下定决心要培养既懂茶又懂外语的“接班人”。
据悉,为搭建增进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平台,描绘共享美好的世界文明画卷,在本届进博会文化交流活动中,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带来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不断拓展进博会文化交流平台作用,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提供舞台。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