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80后”伊穆:中华文化经典烂熟于胸
中新社记者 张亦辰
“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伊木,乌兹别克斯坦的“80后”,对中国文化经典早已耳熟能详。 他常说:“每天学习一些汉语知识是一件幸福的事”。
伊木出生在距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10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2010年,他来到中国留学。当时,他大概不会想到翻译古汉语会成为他毕生从事的事业。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化。有一天,当我从书上看到中国的长城时,这座古老的历史建筑和遗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看到另一张照片,上面写着‘那里’。”是‘上’和‘下’两个汉字,但没有标明它们的含义。从那时起,我就想弄清楚它们的含义。” 谈及自己对中文产生的兴趣,一木说。
路达不到,就不能成事。 高中毕业后,一木考入当地一所大学学习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 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中文班学习。 “我学中文有一段时间了,觉得中文太难了,所以就放弃了,也想放弃了。” 易牧回忆道。
或许是因为与汉语未尽的缘分,在依木大学毕业那年,通过语文班主任的推荐,他踏上了来华留学之路。
“‘犯错误而不改正错误就是犯错误。’ 来到中国后,我总结了自己过去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在语言环境的帮助下,我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易牧坦言。 由此,他也坚信一个理念:“学好汉语,成为一名翻译家”。
如今,在长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易牧翻译出版了《论语》、《孟子》、《中国古代智慧》、《中乌对话指南》等多部著作。 “我想把中国优秀的‘国学’书籍翻译成乌兹别克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
“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是农民,他们对我从事的翻译工作充满了疑问,我靠这个养家糊口吗?” 依木笑着说,“当父母看到我做的翻译工作、书出版的时候,他们是最高兴的。那时候,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去翻译的路上,一木一直走着。 今年9月,他历时八年编写的《乌汉词典》正式出版。 该词典收录了8000多个词汇,涵盖了乌兹别克语和汉语的基本日常汉字、单词、句子的互译,以及一些专业词汇,可供两种语言学习者参考。
“学习和翻译这些中国经典经典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木,如鱼得水。 他曾在一封《写给西安的情书》中写道:“当我叫你儒儒时,我们是亲人;当我叫你唐诗时,你是我的爱人。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和知己。”
诚然,易牧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编织一叶小舟。 想要到达梦想的彼岸,专注、爱心、勇气、坚韧缺一不可。
“我属虎,今年37岁了,我粗略算了一下,翻译完四书五经,至少需要三十、四十年的时间。为了实现这个人生目标,我会‘活到老,翻译到老”。 伊牧鹤肯定的说道。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