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传承中国工匠精神和古老智慧的鲁班工坊已扎根亚非欧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 不仅培养当地专业人才、助力当地发展,还滋养了环境。 以无声的方式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今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民心相通仍然是峰会的焦点。 关键词。
只有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果。 十年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故事不断上演。 丝绸之路国际戏剧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等相继成立。 各国联合举办旅游年、电影节、书展等活动,加深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 互相理解; 中华传统医学飘洋过海,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中方参与建设了面粉厂、水厂等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合作项目,想当地民众之所想,急当地民众之所忧。 广受好评...
中国官方近日公布的一组新鲜数据提供了更直观的证明: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中方机构在132个国家设立机构共建国家。 共有孔子学院313所、孔子课堂315个,共建国60多个城市与中国许多城市结成1000多对友好城市……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各国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各领域合作,真正实现了心心相通、心心相通、惠及民生。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 峰会期间将举办六场专题论坛,其中一场将聚焦民心相通。
举办以民心相通为主题的平行主题会议或分论坛是前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既定安排。 从外界看,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地理障碍、政治争端、宗教障碍、文化摩擦等因素,需要各国人民高度认同和共识。各国。 民心相通论坛将为这一契机提供良好契机,成为各方增信、化解疑虑、增进了解的窗口。
“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作为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夯实民意基础的使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说。 在个别国家坚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思维,炮制“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进行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人民专题论坛民心相通将为各国提供凝聚共识、强化公认渠道和平台的机会。
外界期待本次高峰论坛,也期待在民心相通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将明确下一阶段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 还将发布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务实合作项目清单等,预期成果总量预计将超过前两届。
陈凤英表示,一方面,受COVID-19疫情影响,过去几年各国民间交流受到一定阻碍。 本次高峰论坛期间,前期有关协议和行动计划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另一方面,共建国家也将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继续推出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人文交流和公益项目,推动民生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迈上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周英认为,面向未来,要按照共商共建的原则,继续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更加包容的“小而美”民心相通工程。 ,帮助共建国家改善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农业生产、社区发展、健康医疗救助,提高人民获得感。
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的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受访专家表示,论坛还将帮助更多“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切实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全国人民的真诚认可和支持,探索出一条走出去的道路。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胜利之路,希望之路。
“未来,中国将不会停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与各国的友谊。”陈凤英说。 可以预见,文化、旅游、卫生、教育等民心相通将取得更大进展。 期待论坛期间有更多具体的“施工图”,继续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