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音乐史家吴钊重庆大学开讲
图为吴曌在活动中演奏《晚安》。刘新宇 摄
吴曌师从查伏羲、吴经略等古琴大师。 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学家杨引柳学习中国音乐史。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纵观古琴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吴钊表示,古琴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首位。 有“读书人无故收回琴瑟”、“左琴右书”之说,这就是中国音乐的精髓。 先秦到魏晋、唐代,古琴追求气势和力量,以《广陵散》、《胡家十八拍》为代表; 唐中叶以后,儒、道、禅文化对古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玉山派创始人严天池每天必须做四件事——弹古琴、写诗、书法、并静坐冥想。 由此可见禅宗文化对古琴的影响; 明万历年间徐商英的《西山亲清》中,“心清性清”、“神游”。 《转型》等讨论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影响。 “古琴文化追求人们内心情感的变化,描绘人们的内心世界,追求后期的韵味。” 对于古琴音乐这种古老的精英文化来说,如果说早期的气势和力度是奔放的、吸引人的,那毕竟有点外在; 对意境、品味、神韵的刻意追求,看似平淡,实则内涵更为深刻。
吴曌认为古琴的声音有“金石之声”,音符分散厚重,回味悠长; 必须“静而美”,演奏环境安静,演奏者心情平静; 它讲究“纯粹”,即不应该有任何混响和美感。 这是优雅之美。 讲解中,吴昭强调了学生学习古琴音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古人没有手机录像机,所以缩字简谱就是一种记录演奏过程的视频录制工具。” “演奏古乐要尽可能原汁原味,要传承原汁原味,就需要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和审美风格。” “古琴音乐追求的是意象,而不是具体。意象是很难表达的,就看你是否真正了解中国美学。”
《梁小吟》是玉山派的代表作。 “钢琴曲虽然小,但要弹好并不容易。每个音符都必须处理得非常仔细,否则就会显得粗糙和笨拙。你必须把对音乐和文化的理解运用到演奏中。” 吴曌现场表演了两遍《晚安吟》。 第一次有丰富的传统吟诵技巧,第二次只保留旋律框架,让观众通过比较了解同一古乐的演奏差异以及如何正确传承古琴文化。
“我真希望年轻一代接班。一些高校开设了古琴通识课程,学生有古琴演奏学分。喜欢古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想法。”他们也有一些大胆的尝试,包括与诗歌等文化元素相结合。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大家都可以尝试。” 吴曌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缅怀故人》为例,“我的老师吴经略先生有专门的技术处理,我一直很注意这些处理。它保持不变,但有时情感更强烈。”在某些表演中,这是我的创新,不能改得面目全非,但我必须在保留原曲精髓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情感创新。”
据悉,吴曌撰写的《中国音乐史·图鉴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考古出土的乐器、陶俑、器物以及现存的乐器、壁画、绘画、雕塑、书籍等为研究对象。 通过30万字、700多幅图片、80多首音轨,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一万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 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出土乐器。 他的演奏的珍贵录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有声录音。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吴曌除了考证典籍、文物外,还无数次前往考古遗址和西南边陲,深入实地考察研究,进行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 据重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书媒体整合的双语版正在编辑中。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