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高凯:对时代的书写和记录
中新社记者 高凯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之一,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茅盾文学奖19日晚在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举行了第十一届颁奖典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毛奖获奖作品的一个重要文学追求就是写出来、写出来。记录时代。
1981年,中国作协按照茅盾先生的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旨在宣传和表彰小说作家和作品。 李敬泽表示:“茅盾先生希望设立这样一个奖项,表达当代作家和新文学先驱者对文学这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以及小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的信念和期望。可以说,茅盾文学奖体现了新中国文学的理想和信仰。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韵味。 自设立以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共颁发了53部获奖作品。 从《冬之春》《芙蓉镇》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从《推拿》《花儿》到《尘埃落定》《人间世界》,再到今年新晋获奖的《 《雪山之地》《包水》《千里江山》等,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路走来”。
“茅盾文学奖有效地反映了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我们整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李敬泽表示,文学随时代而变,茅盾文学奖作为国家级文学奖项,其获奖作品各有特色和氛围,有的具有磅礴的史诗品格,有的犀利独特,但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追求:记录时代,为时代人的记录,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事物的扩展。 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其中不少成为阐释时代的典型文本。
今年的特等奖获奖作品在创新方面被认为是相当有趣的。 《千里河山》和《回声》以其开创性的文风以及对流派文学乃至影视文学叙事手法的运用,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 据了解,前者已被改编成评弹作品,后者改编的剧集已播出。 事实上,近两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影视改编步伐逐渐加快,《人间世界》等作品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纯文学作品的“破圈”,李敬泽认为好处很多。 他指出,文学实际上在文化各领域的创造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作用。 “对于纯文学作品向其他艺术形式的转化,或者说进一步,我们一直在倡导和推动文学的‘破圈’,希望文学能够在很多层面上发挥它的功效,这对文学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本身。” 他还指出,纯文学本身的价值仍然需要独立看待,“作为一种写作艺术,会不会有一部优秀的小说不能改编成视听作品?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据了解,今年毛奖部分获奖作品的海外翻译工作已经开始。 对于如何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及时有效的对外传播,李竞泽表示,文学的海外传播需要尊重规则,需要坚持。 “相信每一滴水都能穿透石头,并明白这里没有奇迹。”
他指出,中国文学海外影响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作品本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这不是一部作品、一个作家的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对国内外文化生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遵循规则,坚定耐心地继续前进。”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