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赴福建视察建议
中新社记者 林世雄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道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11月19日至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赴福建考察。 考察团赴平潭综合实验区、漳浦台农创业园、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等地,听取台湾同胞的发展诉求,了解《意见》在福建省的落实情况。
世界上伟大的事情必须从细节做起
访问福建第一天,代表团深入了解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遇到的困难,为福建省落实《意见》提出建议。 代表团针对不少台胞反映的金融贷款银行评级较低、部分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就读的挫败感、台湾居民居住证申请范围扩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回应。
贵州省台联会长代表曾立群对福建扩大直接认可台籍专业资格范围十分关心。 她告诉记者,如果台湾的职业资格得不到认可,台湾同胞就无法在大陆直接发挥应有的价值,需要从头开始。 “那他们怎么肯来留下来?” 曾立群表示,“虽然这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但它关系到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中的切身利益。”
在厦门五通客运站,一批智能应用设备广泛应用,提升了台胞通关效率和体验。 码头的“同心留言板”上,不少台湾同胞写下“海峡两岸是一家人,多互动,更加亲密”、“祝两岸越来越好”等温馨留言。 ”、“大陆好玩,我还会再来”等温暖留言。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台湾校友会会长陈云英代表提出,要为台湾同胞“落地”的地方提供便利在大陆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
11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台湾代表团视察厦门五通客运站。 图为厦门五通客运站“同心留言板”上部分台湾同胞留言。中新社记者 林世雄 摄
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秋代表表示,“要多做实事、做细事,让更多台湾同胞真切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和善意”。 此外,陈云英指出,两岸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让台湾同胞参与进来。 台湾同胞只有参与其中,才会在那里追求自己的价值。
探索创新,先行先试
涉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推出。 漳浦台农创业园共引进注册台资农业企业294家,涉及花卉、果蔬、茶业、休闲农业等行业; 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通过设立台胞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等创新举措,优化诉讼便利性,保障台胞在诉讼中平等对待,为台胞台企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相关法官工作室。
11月2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视察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中新社记者 林世雄 摄
在中央的支持和诸多政策红利的推动下,福建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取得了以上以及更多的成果。 但在探索路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政策“空白”或与现状不符的现存问题。 相关法规和实践之间缺乏凝聚力和兼容性。
不少代表认为,福建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 从系统提升居住证使用便利性、深度提升台胞获得感,到为台胞台企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再到完善涉台司法服务,这些都与台胞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大陆的生活。 如果能够通过示范区建设实现创新突破,那就非常有意义了。
“探索新路径需要很多创新举措。” 邹振秋表示,一些制度障碍要通过创新来打破。
加快建设示范推广
福建地处两岸融合发展前沿,闽台交流活跃。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郭宁宁表示,今年以来,福建省已设立台资企业1200多家。 目前,全省台资企业超过1万家,4万多名台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
多位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考察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福建全省都充满了“台湾”元素,与台湾在各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指出,福建建设示范区,是为了给其他地区树立榜样,为海峡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同时,这次示威活动也向岛内同胞开放。
浙江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陶俊代表建议,福建要加快提取农村建设等领域惠及台企、台胞、台青的经验做法。 未来,他们可以率先在江浙等省推广,更好地将一地探索转化为全球实践,让“盆景”更快成长为“风景”。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