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抓捕猕猴三天半跑四区

动物   野生   救护   饲养   鸟类  
财经网 2023-11-28财经热点
初冬时节,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频发,动物们也即将迎接大自然的严酷考验。北京分布着608种陆生野生动物,在野外环境中……

北京野生动物救援中心毗邻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 在这里,断翅接受手术的苍鹭正在练习飞行,患有肺炎的陆龟则在舒服地洗个热水澡,这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 ; 不久前在许多城市地区徘徊的猕猴正在接受健康检查……从雨燕到野猪。 受伤动物接受紧急救治后,将得到精心照顾,康复后将回归大自然。

捕捉猕猴花了三天半时间,足迹遍及四个地区。

“您好,这里是北京野生动物救援中心。” 大多数受伤动物的第一次生存机会始于一位热心市民的电话。 接到求救电话后,医护人员郑涛驾驶救护车赶往发现动物的地点。

这是该市唯一注册的动物救护车。 它有一个红十字标志,屋顶上有一个警示灯。 紧急情况下,动物救护车可以发出警示灯,为动物开辟绿色通道。 救护车上配备了医用手套、酒精、蚊帐、带通风孔的盒子等。如果是救助东方白鹳、白鹭等体型较大的鸟类,救助人员会带来最大的特制木箱。

“先把受伤的动物放在一个干净的纸箱里,让它在黑暗的环境中安静下来。在纸箱上戳几个通风孔。” 救援人员通常会告诉市民简单的处理方法。 交给市民时,如果动物有外伤,他们会直接将纸箱放入车内,避免因换笼子对动物造成二次伤害。

从小到大的雨燕到大野猪,所有受伤的野生动物都是该中心救助的对象。 中心有四名救援人员。 郑涛三年前加入公司。 他以前从未接触过动物。 上岗前,他开始了解野生动物,还学习了捕捉动物等专业知识。 动物在不同情况下受伤。 有的被冻在冰冷的冰面上,有的则挂在危险的高压线上。 救援人员总有办法将他们安全地带回中心。

动物受伤且虚弱,但如果受到惊吓,仍可能伤害救援者。 猛禽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爪子锋利,救援人员在救援时都戴着厚厚的防割手套。 苍鹭、白鹭和其他鸟类的喙又长又尖。 为了避免被啄伤眼睛,救援人员在将它们放入救援箱时,会先控制住它们的喙。 郑涛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况是营救被困的野猪。 为了防止野猪获释后受惊伤人,他从野猪背上吹出麻醉针,“放下”。

11月5日,社交网络上出现了猕猴进城购物的消息。 一名从通州区“流浪”到朝阳区、东城区。 另一位出现在海淀区的一所大学,后来又跑到了朝阳区。 。 猕猴不怕人,据推测它们已经逃脱或从圈养中被释放。 虽然不是“野生”动物,但考虑到猕猴爪子锋利、牙齿锋利,容易毁坏东西、伤人,而且在市区可能会遭遇交通事故,该中心救援人员4日开始工作。 他们与森林警察​​、区园林局联手追捕猕猴。

与野猪不同,猕猴善于跳跃和攀爬,这使得吹麻醉针和捕捉它们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市民提供的位置线索,郑涛和同事一边开车一边打听,从通州一路追到朝阳、海淀。 “猴子跑得很快,有时沿着河边跑,有时爬上桥栏杆,很多地方人迹罕至,再加上有人给猕猴喂食,所以当猕猴来的时候,很难用食物困住它们。”已经满了。” 他解释道。

用嘴吹出麻醉针,范围只有五到六米,周围不能有围观者。 猴子非常警觉。 如果第一根针没有射中,它们就会受到惊吓而逃跑,这样就更难追踪了。 狩猎的第一天,猴子并没有警觉。 从第二天开始,它就明显感觉到自己被追杀了,一看到人就逃跑。 经过三天半的狩猎,郑涛终于看到了合适的机会,成功吹灭了麻醉针,成功捕获了两只猕猴。 如今,两只“流浪猴”正在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接受各项健康检查。

帮助苍鹭保住翅膀

中心动物医院内,手术台上闪烁着无影的光芒。 一只刚被抱起来的灰色森林猫头鹰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有些石化了。 饲养员捂住它的眼睛,抓住它的翅膀,让它在黑暗中放松。 兽医刘丽君的双手温柔而有力。 他摸了摸小猫头鹰的胸部肌肉和骨骼,检查是否有外伤,并用听诊器听了它的心跳。

“这只灰森林猫头鹰没有任何外伤,饱满的胸肌说明它并不瘦弱,营养状况也不错,大概是被击中后受到惊吓,身体有些虚弱,不需要特殊治疗,补液就可以了。” ” 刘立军告诉饲养员,并从堆满消毒剂、止血钳、剪刀、药粉的工作台上拿起注射器,给灰林鸮喂水。

刘立军从小就喜欢野生动物。 高考时,他只报考了兽医专业,没有服从调整。 在过去12年的工作中,他拯救了数千只动物。

今年8月,他收到了一只翅膀折断的苍鹭。 这只鸟的翅膀折断了,耷拉着,只连着一点点皮肤。 在这种情况下,截肢是最方便的处理方式,但刘立军考虑到鹭的精神状态和营养状况都比较好,想帮助它保住翅膀。

“创伤是新的,必须立即进行手术,以防止持续感染和持续组织坏死。” 他修剪拼接断掉的骨茬,用髓内针固定骨头,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复杂的手术。 手术后第二天,苍鹭开始正常吃鱼。 两个多月来,它的体重稳步增加,现在已经可以扇动翅膀尝试飞翔了。

夏季是幼鸟长大离巢的时期。 它们的飞行能力和野外适应能力都很弱。 每年六、七月,该中心每天可能会接收数十只受伤的雏鸟。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一些没收的海龟已经被带到了中心。 北方天气寒冷,龟从室外生活到室内生活,冷热交替。 他们很容易患集体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炎。

“因为乌龟有壳,所以当它们大口呼吸时,你看不到它们胸部的起伏,但它们的脖子和四肢会伸展,使胸部适度扩张。当它们张开嘴用力呼吸时,你仍然可以听到喘息的声音。” 刘丽君将温水倒入池中,让甲鱼浸泡30分钟,以促进新陈代谢。

和孩子一样,乌龟也害怕注射。 最大的海龟重六十或七十磅。 当它们将四肢缩回壳中时,兽医很难将它们拉出来。 “乌龟的体力很强,当我们拉它的腿进行注射时,如果它突然收缩龟壳,很容易把手伸进腿和龟壳之间的缝隙里,这是非常危险的。” 他说,所以兽医经常与饲养员互相合作,以确保海龟安全。

近年来,中心设备不断升级。 X光机、B超机、冷冻切片机、更新的显微镜等设备帮助兽医快速查明病因。 不过,治疗方案仍需要兽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与宠物医院不同,宠物医院只有猫、狗、鹦鹉、兔子等几种宠物,野生动物的种类很多,它们的药物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还在探索中。” 他说。

“鸟妈妈”每两小时给小鸟喂一次奶

接受治疗的动物将暂时居住在隔离区的“病房”中,避免与长期接触的动物造成交叉感染。 隔离区内,精心准备的水果、坚果、肉类、黄粉虫等食品,保证了“病”患者的营养。 一些体弱的幼鸟被放入恒温恒湿的孵化器中,以确保它们度过危险期。

饲养员赵景伟自2005年开始在该中心工作,现已成为经验最丰富的饲养小组组长。

鸟类的新陈代谢很快。 对于在巢中等待食物的幼鸟,亲鸟每两个小时喂一次。 在中心,饲养员还尽力模拟自然界“鸟妈妈”的进食时间,甚至是在夜间。 雨燕很特别。 幼鸟不仅不会张开嘴等待喂食,而且它们的喙也比较柔软。 赵经纬熟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燕张开嘴,然后将食物填满。 有些野生动物来到新环境后会出现应激反应,拒绝进食。 赵经伟也会耐心想办法,通过补食、增加食物营养等方式保证动物的健康。

动物接受治疗后,将被转移到开阔森林的中央暂留区。 养殖区位于森林和水域环绕的大空间中心,分布有雉鸡笼、小鸟笼、哺乳动物笼、猛禽笼、水禽笼以及两栖爬行动物笼。 冬天的午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鸨在笼子里悠闲地散步; 雄伟的秃鹰展翅翱翔在宽敞的训练场上; 小野猪和红狐狸活泼地跑来跑去; 猕猴的隔壁是一只美丽害羞的浣熊。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鸟之一,但它非常胆小。 为了照顾好它,赵经纬花了很多心思。 鸨的笼子放在雉鸡笼的一角,防止路过的人和其他动物打扰它。 为了让它吃得更好,赵经伟从动物园了解到,馒头除了昆虫和谷物外,营养丰富,适合大鸨吃。 近年来,养殖班还开展了动物养殖工作。 通过人工繁育,他们摸清了一些动物的繁育时间和过程,为今后照顾动物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大多数动物康复后,它们会被放回野外。 为了减少它们对人类的依赖,饲养员减少对动物的干预,只从远处或通过摄像头观察动物的状态。 它们把食物藏得更高或更深,模拟它们在野外的生活环境,让它们更难获得食物,这样动物就不会感到无聊。 笼子的布局也更贴近自然。 杂草丛生,不会被砍掉。 它们是动物隐藏的地方,形成天然的视觉屏障,防止动物撞到笼子时受伤,并避免动物视线内有太多人类。 一旦它们与人类熟悉,返回野外时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少数动物无法放回野外,将永远保留在中心进行科学展示。 比如,一些断肢的野猪、猕猴已经无法适应野外环境。 “浣熊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这种浣熊是被秘密饲养后逃跑或放生的,现在一旦放生到野外,很可能无法适应野生生活,也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 赵经纬说,这里救援的猕猴大部分也是人工饲养的。 小猴子看起来很可爱,但长大后却变得狂野、焦躁、易怒。 它们被饲养者遗弃,很难在城市环境中生存。

赵经纬曾多次参与动物放归活动。 “当这些小动物第一次来到中心时,它们是如此瘦弱和无助,甚至无法站立和飞翔。 现在他们已经被我们治愈并坚强地抚养长大。 它们带着丰满的翅膀和鲜艳的皮毛回归了大自然。 我感到很安心。”

五年来,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共接收市民和公安等执法部门收缴的野生动物457种16496只,其中野生动物354种6912只,接收转移289种9584只。 。 共放归野生动物193种7003只。

各个区的动物都有自己的“120”

该中心除抢救、救治、饲养、繁育外,还承担科普、监测和科研职能。

采访中,郑涛接到市民电话称,家附近有一只喜鹊不停地啄他,要求救护人员将他抓走。 “喜鹊是北京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它们出现在居民区是很正常的,你可以用声音驱赶它们,但在驱赶过程中不能伤害它们。”他解释道。

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科研教育科副科长张亚琼坦言,在城市和自然中,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中心开展的科普活动中,除了带领孩子们了解生活在北京的野生动物外,还将介绍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传播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 “不久前,朝阳区21世纪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斑啄木鸟,并向中心求助。中心通过寄信的方式为他们科普大斑啄木鸟,并向孩子们发送了有关大斑啄木鸟的知识。拯救啄木鸟的过程。视频鼓励他们保护野生动物。”

在中心办公楼前的空地上,设置了鸟类自动监测装置。 它可以比新手监视器更准确地通过图像和声音识别鸟类。

根据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北京市建立了88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基本覆盖重要候鸟迁徙通道、重要鸟类栖息地、与人或养殖密集接触的区域。动物。 区域,包括主要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公园。

“北京作为首都,人口密度大、活动多,疫源疫病监测任务艰巨,全年是监测的关键时期。” 据中心疫源疫病监测处副处长田英介绍,中心每年都会对监测人员进行包括法律法规、鸟类识别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妥善处理异常情况。尽快。 中心还对北京市重要疫源禽类迁徙规律和种群数量进行监测,选取典型监测站位,采用音视频智能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监测站位疫源禽类情况。

近年来,中心还开展了科研工作。 一方面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比如通过羽毛来识别鸟类的性别,通过血液样本进行野生动物疾病的研究。 同时,通过鸟类环志和卫星跟踪等方式开展鸟类迁徙研究。 “通过运动轨迹,我们还可以追踪被释放的小鸟的行程,如果它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它可能会再次遇到危险并受伤,我们可以尽快营救它。” 张亚琼说道。

为了及时就近救助野生动物,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直在推进野生动物救助体系建设。 该中心救援管理科科长李杰介绍,目前全市12个区共建有15个救援站。 中心为救助站提供救助工具,并提供野生动物救治、检查、麻醉等方法培训。 未来,受伤、生病、饥饿、被困、走失的野生动物将尽快得到立即治疗和临时庇护。

新京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