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财经网 2023-11-29财经热点
央视网消息:今天(11月28日)上午,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

深中隧道是全球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采用“西桥东隧道”建设方案。 海底隧道东部长约6.8公里,设计为双向八车道。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 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连接东西两座人工岛。 东人工岛实现海底隧道与道路上各类公路的转换,西人工岛承担隧道与跨海大桥的转换功能。

西人工岛:“海上鲲鹏”伶仃洋新地标

车辆在24公里长的深海隧道中行驶,如何从海拔数十米高的桥梁安全、平稳地驶入海底隧道? 深中通道西侧的人工岛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空中俯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的西人工岛就像一只鲲鹏展翅在伶仃洋上。

西人工岛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桥隧转换。 2016年12月开工建设,是全线最早开工的项目。 这个落在伶仃洋上的横跨整个中山深水航道的“第一子”,对于中山深水航道的整体稳定和进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位置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茫茫大海上建造这样一个人工岛从哪里开始呢?

57个钢筒直径28米,高35-40米,重650吨。 深中通道西侧人工岛位于地层复杂的采砂区。 施工团队研发了钢筒基础预处理核心技术,在凹凸不平的施工海基上“磨豆腐”,降低硬土层强度。 加上自主研发的同频振动的12锤联动锤组,成功将巨型钢筒准确牢固地打入海底岩层,创造了西部人工岛四、四小时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半个月。

西人工岛除了实现桥隧转换功能外,还将作为隧道、桥梁维护管理的重要场所。 这座形似“海上鲲鹏”的人工岛也将成为伶仃洋的新地标。

东人工岛:实现水下通信

要实现深中通道水下通信功能,离不开东人工岛。 那么岛屿和隧道如何切换呢? 如何与地面相邻路网连接,实现多地互联互通? 跟随记者前往东人工岛继续了解详情。

深中走廊东人工岛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西与海底沉管隧道相连。 是深中走廊深圳端的门户项目。

从空中俯瞰,“T”字形的东人工岛主线隧道和两侧匝道隧道桥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鸟。 2017年开工前,该地区还是一片浅滩。 由海沙填筑而成的岛屿面积近35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标准足球场。

总台央视记者 李伟代:这是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水下换乘枢纽的分流点。 我们现在位于海平面以下 15 米处。 眼前就是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 隧道分为两个岔路,未来中山至深圳的车辆将通过这条“Y”形岔路顺利连接到地面路网。

东人工岛水下枢纽共有4个这样的隧道匝道分汇点,与岛内主隧道一起实现车辆分汇。

水下立交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对行车视距有一定影响。 早在项目前期研究时,专业团队就利用专业软件系统模拟各种工况下的行车,并对正线隧道与匝道隧道成柱交汇处的连续隔墙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增加渗透性。 同时,它采用了智能电子安全辅助装置,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记者参观:一体化沉管、浮体及安装船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部分长约6.8公里,双向8车道。 隧道沉管段由32个管段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 每段管段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 ,重约8万吨。 这些“巨无霸”如何在浩瀚的海洋上漂浮就位并准确安装? 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核心装备,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艘沉管、浮体、安装一体化船。

这艘专为深中型航道量身打造的沉管、浮体、安装一体化船,长190.4米,宽75米,深14.7米。 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 是目前世界上动力最强、安装能力最高的沉管式浮式安装船。 是目前精度最高、施工效率最高、性能最先进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 从高处看去,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钢夹,将沉管牢牢地夹在船的中央。

一体化浮式安装船最大的亮点是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完美解决了沉管出坞和浮运的所有难题。 深中通道内所有沉管均需从龟山岛沉管预制厂脱坞,上浮至西人工岛附近的沉管安装区。 浮运运输近50公里。 经过七次航道变更,航道宽度仅200米,航道宽度仅200米。 我国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全程面临诸多安全隐患。

与传统管段浮动安装方式相比,一体化船显着减少了浮动通道的疏浚量,更加环保、经济。 通过智能驾驶系统,沉管漂浮到指定海域后,集成船上的安装系统就会发挥作用。

通过显示屏,指挥员可以准确掌握沉管在海底的具体位置; 同时利用动态信号采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沉管姿态。 在多个系统的密切配合下,将沉管下放到基床上,实现初步对接。 然后借助海水压力进行液压连接,使沉管连接紧密、不渗漏。 目前,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已实现所有管段对接精度在5厘米以内,连续7个管段实现毫米级精度。

“北斗”助力海底8万吨沉管无缝连接

深中航道海底隧道沉管段由重约8万吨的32段管段和最终接头连接。 如何保证这些节能管道在海底一次性准确安装就位? 北斗导航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超长、超宽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全长6.8公里的管道分为32段管段和最终接头,分步安装。 每个沉管段重达8万吨。

首先,巨型沉管必须用电缆运输,准确地放入海底基槽中,然后与之前的管段首尾相连,并且必须安全使用100年。

在看不见的水下,5厘米的安装误差对于一根长160多米、宽46米、高10米的沉管来说可以说是“穿针引线”。 如果定位不准或者精度不够,导致管段安装偏差过大,整个工程就不得不暂停进行“微调”。

该项目启动时,恰逢北斗系统投入使用。 为了引入北斗的威力,团队在陆地、海上、沉管上反复进行上千次测试验证,最终形成方案。 船上的北斗卫星天线与附近的参考基站配合,对沉管进行差分定位。 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入水后,沉管隧道的水下位置和姿态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北斗定位性能稳定可靠,使项目进展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