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三角医生的“双城生活”|长三角区域在医疗一体化方面正在进行哪些探索?
人们就医更加方便
江女士,70岁,家住宁波市东钱湖镇。 最近宁波天气变冷,她和丈夫商量着去云南散步。 每次出差,她都会去镇上最近的医院买药。 她出生在上海,医保地点也在上海。 退休后,她常年带着孩子住在宁波。 最初几年,她到宁波看病需要办理转院手续。
2018年,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首批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城市之一,与上海开通门诊直接结算; 随后,又开通了全国跨省门诊直接结算、慢性特病直接结算。 现在,蒋女士无论是在宁波还是上海,甚至到外省旅游,只需要一张医保卡就可以了。
宁波市民蒋爱国:现在可以回上海看病,或者在这里看病,可以看到上海医保卡。 不需要注册,非常方便。
一位长三角医生的“两城生活”
除了医保报销外,医疗资源的协同发展也让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民众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李小林是上海第六医院的医生。 去年,上海第六医院与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在合肥长丰县设立上海第六医院安徽医院。 李小林作为骨科主任医师,是第一批派往安徽的。
周二一早,李小林赶到上海第六医院安徽医院查房。 患者万江涛因车祸经历了3次大、小手术,但仍然行走困难。 五天前,李小林为万江涛进行了髋关节松解及异位骨化去除手术。 手术后,万江涛的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下一步,上海六院将继续向上海六院安徽医院派遣更多专家,完善各科室建设,利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安徽医疗事业发展。
加快培育远程养老新模式
除了医疗之外,人口老龄化也是长三角地区民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三省一市各级政府积极合作,培育牧养、居家养老等新模式。
这段时间,家住上海的胡福增和徐德新正在江苏省宜兴市的养老院里享受着生活带来的幸福。 享受天伦之乐、展示才华,胡福增夫妇与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安居乐业、养老老人坐在一起。 虽然才刚认识,但大家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玩得很开心。
上海市民 胡福增:江浙地区的居住基地设施非常齐全。 很多老人在一起活动,心情非常愉快。 现在我到处住,也在关注各个住所的养老情况。
为了满足像胡福增夫妇这样的“老年候鸟”的医疗保健需求,长三角各地整合资源,规划建设各类居民康养中心。 截至目前,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近40个城市108家、床位近5万张的养老机构已向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