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财经网 2023-12-11财经热点
胡振华在民族语言领域的研究,也成为了通向中亚的纽带。……

作者:韩宇文龙杰

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胡振华,92岁,民族语言学家,中国民族大学名誉教授。 从事民族教育工作70年。 他是柯尔克孜文字的创造者之一、英雄史诗《玛纳斯》最早的研究者、上合组织“丝绸之路人文合作”“奖”的中方获得者...

穿着挺括的西装,头戴柯尔克孜族白色毡帽“卡尔帕克”,胡振华站在记者面前。

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胡振华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了一顶柯尔克孜族白色毡帽“卡尔帕克”,这是他的博士生、优素福·马马伊曾孙托赫纳利赠送的礼物。 每当参加“玛纳斯”相关活动时,胡振华都会戴上这顶白色毡帽,以纪念尤素夫·玛玛依。田宇豪 摄

“今天我们要讲《玛纳斯》,要讲朱苏普·马麦,我们一定要抓住这顶白毡帽。这是托赫纳利,朱苏普·马麦的曾孙,也是我的博士生,送给我的。”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的演唱者朱苏普·玛玛依,老人手臂上的年轻人,《玛纳斯》的传承人托赫纳里·图苏纳里。 胡振华是以传奇的方式将这些联系起来的人。

这一切都始于他的语言学习。

视频:【东西方问答】胡振华:《玛纳斯》研究创始人、丝绸之路文化使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说话”

据胡振华的一些学生介绍,他在大学里学过阿拉伯语、英语、俄语、维吾尔语,参加工作后还学习了佤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彝语、法语、日语等。 “成绩单”,他说,这与机遇有很大关系。

胡振华出生于1931年,语言学习从小就开始:在家乡山东省淄博市金陵惠镇,他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后要去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 。

1949年,胡振华进入华东大学学习俄语; 1951年,已是青岛市人民代表的他被推荐到中央民族大学(现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维吾尔语。

1953年,胡振华提前毕业,留校工作。 不久,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对佤族进行了调查。 他曾短暂担任费孝通的助手,学习佤语,编写教材,开设佤语班。

对他来说,无论在哪里工作,如果那个地方的语言不是中文,他就会立即学习。 “(如果)没有‘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完整。所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在学习。”

胡振华的语言学习经历了大师辈出的时代。 卢树香、袁家华、高明凯、马学良、王军、周祖墨……这些在语言学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曾登上过他面前的讲台。 他记得民族语言学领军人物马学良教授曾对他说过,无论哪个学校的哪个教授来讲课,只要是与语言学有关的,无论是语法、修辞学还是其他领域。 ,他应该听,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点,必须广泛吸收并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

1953年12月,胡振华被派往新疆伊犁学习柯尔克孜语。 次年5月底,他前往南疆广大柯尔克孜族牧区做语言田野调研。 第二年,他骑着马、骆驼,走遍了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南北,睡蒙古包,放牧牛羊,参加当地的婚丧嫁娶、放羊、赛马等。其他活动。

“那一年,我骑着马、骑着骆驼,走遍了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我现在的一切成就可以说与那一年有很大关系。” 胡振华说。 “热情淳朴的柯尔克孜族人民,还有从地方部队调来的汉族干部,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我决心为这个民族服务到底,到现在已经七十年了。”几年前。”

发现玛纳斯

胡振华在野外工作中逐渐发现了民间文化瑰宝“玛纳斯”。

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胡振华向同学们讲述了《玛纳斯》的发现、翻译和研究过程。田宇豪 摄

“我在新疆牧区发现,牧民结婚或丰收时,都要围坐成一圈,邀请‘玛纳斯其’(柯尔克孜语,意为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唱歌。 “我唱了一整晚,我也听不懂。我只是看着人们唱一会儿笑,然后就不笑了。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经过咨询牧民、考察语言,他知道这是柯尔克孜族的一部史诗,讲述的是传奇英雄玛纳斯和八代英雄抵抗入侵的故事。

史诗《玛纳斯》形成于10世纪,定稿于16、17世纪。 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韵律的形式口头传承下来。 在几千年的口述中,民间艺术家将自己对所见事物的理解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入到这部史诗中。 因此,各种变异广泛且大规模地存在。

当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胡振华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巨大的文化价值。 “玛纳斯不仅是一种语言和文学材料,还有很多可以教育人哲学的东西;它也是研究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他赶紧向负责人汇报了相关情况。

1957年,胡振华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设柯尔克孜语学习班。 三年后,他带着学生参观了新疆克州乌恰县当地的“玛纳斯其”,并记录并翻译了部分《玛纳斯》。

在乌恰县参观采集时,有牧民表示,阿合旗县有一只伟大的“玛纳斯其”,能唱四天三夜。 胡振华就这样认识了优素福·马马伊。

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优素福·玛玛依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唱响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刘欣 摄

胡振华之前接触过的70多首《玛纳斯奇》大多只能唱前三部分,但尤素夫·马马伊却能唱全部八部分。 工作组带他来到阿图什市。 只要叫他唱歌,他都会雄辩地唱几个小时。 连纪录保持者都疲惫不堪,需要更换,但他依然精力充沛。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演唱了《玛纳斯》、《赛梅泰》、《赛特克》、《凯内尼姆》、《赛特》五首史诗,共记录96800行,远远多于以前。

1978年,胡振华回到北京,在与新疆文学团体和民间艺人交流中,得知一位录制《玛纳斯》演唱的“玛纳斯奇”已经去世。 胡振华深感文化救援的紧迫性。 有必要找到优素福·马麦,重新开始对《玛纳斯》的研究。

那年冬天,胡振华在新疆找到了优素福·玛玛依。 很快,两人就坐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 陆续抵达北京的科研人员也来自新疆各地。

胡振华担任中央民族大学成立的“玛纳斯”工作组组长。 在安顿尤素夫·马迈的生活的同时,他主持了紧张的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胡振华回忆,他安排人照顾优素福·马马伊的起居,给他泡奶茶、羊骨汤,还帮他准备了一副非常实用的假牙。 对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这位经验丰富的“马纳斯奇”。 他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前在表演《玛纳斯》时保留的部分在北京已经不能保留了。 这将是对国家的损害。

1984年至1995年,优素福·马麦的柯尔克孜语八部曲《玛纳斯》完整版出版,实现了从口传文学向书面印刷出版的转变。

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玛纳斯》节选 郭海鹏 摄

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年,《玛纳斯》八个中文译本将全部出版。

“了解语言可以帮助你结交更多朋友”

胡振华非常重视语言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了解语言可以帮助你结交更多朋友,”他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国际学术交流的步伐。 胡振华用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向外界介绍中国、广交朋友。 40年来,他曾多次出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泰国、沙特阿拉伯和中亚五国讲学、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友好交流。

胡振华在民族语言领域的研究也成为联系中亚的纽带。 《玛纳斯》不仅在中国有传唱,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也有传唱,但大多只包含前三部分。 在胡振华的抢救下,完整的八个部分在中国得以保存。 这是一个很棒的搭配。 研究上述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胡振华通过考证《史记》等古代文献,为吉尔吉斯人民梳理了2000多年的历史,得到了当地主流舆论的认可。 2002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授予他三级玛纳斯勋章。 2011年,胡振华80岁生日时还收到了时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和总理的贺信和礼物。

胡振华在研究时曾读到一则资料: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将西域杏谷(今新疆)优质杏仁作为礼物送给古人。中亚国家巴克特里亚和粟特。 今天塔吉克斯坦的祖先。 2005年,时任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德·阿利莫夫上任后不久就看望了胡振华。 谈起这段历史轶事,阿利莫夫表示,他希望完成这份历史性的礼物——上任时,他从塔吉克斯坦带来了125棵杏树苗。 经胡振华协商,杏树苗被种植在北京农学院实验农场,命名为“中塔友谊杏树”。 五年后,它们开花结果。

马不停蹄

已是早年的胡振华既不聋也不驼背。 他思维清晰,言辞雄辩。 他笑着说:“92岁的老人现在不糊涂了。”

学生们回忆说,他很早就能够使用传真和电脑。 现在他已经熟练使用电脑编写文档、制作幻灯片以及收发电子邮件。

2004年,胡振华领取退休证,被中国民族大学聘为“特聘教授”,继续科研和教学。 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他经常出国参加外汇工作,包括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他一直在前行。

“我还要继续利用剩下的热量。无论温度多高,也只有40、50度。”他说。

胡振华从教70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苗东霞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他所讲授的课程近二十门,横跨语言学、民族学、国际关系、宗教、民俗学等领域。 如今,他已享誉全球。 除了苗冬霞这样的一线学者,还有像现任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副总领事王童这样的一线外交官。

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胡振华、托赫纳利。田宇豪 摄

当胡振华讲述这些故事时,托赫纳利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这位三岁就挤在人群里听曾祖父优素福·马迈演奏《玛纳斯》,六岁学会唱歌,七岁登台表演的传承人,如今在北京与胡振华合作演出《玛纳斯》。 “思”研究,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精彩的延续。

受访者简介:

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_东西问·名家坊|胡振华:《玛纳斯》研究的奠基人,丝路上的文化使者

胡振华 田宇豪 摄

胡振华,回族,1931年出生于山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名誉高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会顾问、中国“玛纳斯”研究会顾问。 主要从事柯尔克孜学、中亚学、东迁学等研究,撰写、翻译、主编书籍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主编《中亚五国通志》、《中国回族》等,主编《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语言文化研究》、《研究文集》等。论民族语言文化》、《柯尔克孜语简述》等。译《玛纳斯第一断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