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千千万万个家庭抓人
作者 徐珊珊
现在是冬天,气温接近冰点。 国家公祭日前夕,9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一英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哭墙”。 名单上的亲人名字对老人来说是终生的纽带。 “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来我可能就不能来了。下一代会代替我来,而且永远都会。”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侧。 上面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 这些名字的背后,是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惨痛往事,是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记忆。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一英。杨波 摄
艾依英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六名亲人。 “艾仁银、艾仁林、艾仁兵……”老人摸着死去亲人的名字,回忆起往事:“日本兵来抓人了,我哭着抱着父亲的腿说:‘爸爸,你不能走。,你走了我该怎么办’,但后来,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1937年冬,艾一英的父亲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兵、艾仁林,两个表弟艾义生、艾义荣,以及叔叔和儿子全部被日军俘虏。 被捕的七名亲属中,只有艾一英的表弟艾一荣还活着,最终被救出。
“第二天,有村民说,‘艾家有几口人在麦田里被杀了。’” 我们都哭着去看了,我的一个表弟当时只有18岁,脸被接连被刺伤……”艾一英回忆道。
这场战争造成的苦难,给每个家庭留下了难忘、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 艾依英说,当时的妇女带着孩子艰难生存,被称为“艾家寡妇”,这让她心碎。
经历过战争的苦难,艾依英懂得了和平的可贵。 老人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工作,坚持为真理奔走,为正义发声,为和平发声。
2014年,86岁的艾一英应日本“中国战争死难者证词集会邀请”邀请,参加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词集会。 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这段承载着家庭记忆的悲惨历史。 她说:“这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解了这段历史。现在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就靠你们年轻人了,希望你们珍惜。” 和平。”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亦英(中)在家人陪同下献花。杨波 摄
如今,每年清明节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艾依英都会带着学弟学妹到“哭墙”前祭奠亲人。 陪伴老人的是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他也是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家事也是国家事。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历史记忆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讲给子孙后代、讲给社会,让大家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教训,绝不让历史悲剧不断发生,重演。” 黄兴华说道。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