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小咖系列电影育人”项目丰硕成果

电影   育人   影视   剧院   上海  
财经网 2023-12-15财经热点
①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学生在上“小咖拍电影”系列课程。②③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学生在拍摄微电影作品《红色校友沈金生》。……

①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的学生正在上“小家伙拍电影”系列课程。 ②③上海嘉定区城中路小学的学生正在拍摄微电影《红色校友沉金生》。 ④上海大学嘉定高级中学学生重新演绎电影《长征》经典片段。上海嘉定剧院供图

写剧本、拍电影、演电影、设计制作服装道具……这些看似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工作,如今已经融入了上海嘉定区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不久前结束的嘉定区中小学生电影文化周上,来自嘉定区五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带着原创微电影作品走上了红地毯。 这些微电影作品均由学生进行剧本创作、道具与服装设计、摄影与分镜设计、导演与表演。 它们就是嘉定电影院在嘉定区教育局指导下推出的“小咖啡系列电影教育”。 项目成果丰硕。

嘉定电影剧院副总经理吴超峰表示,这次“破圈”影视教育探索,不仅为更多中小学生打开了电影启蒙的艺术大门,也为剧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场充满激情的“双向冲刺”。

近年来,嘉定区共建立电影教育基地校25个、电影教育校外实习基地20个。 通过多元化的影视教育路径,将影视资源与“思政大课”、学科教育相融合,探索影视教育。 人们的新模式。

用电影塑造心灵,在电影中上“思想政治大课”

每周五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成为学生们的影视基地。 从学习电影史到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原创短片,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小人物”的实践基地,更像是一个“平行时空”,让他们沉浸在另一个角色中,踏上一段光与影的心灵之旅。

最近几周,该校六年级学生徐希贝一直在拍摄由徐希贝主演的短片《奇烛复活案》。 每周五放学后,他就赶去“小咖啡电影制作”课。

徐锡贝擅长编剧,也喜欢表演,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妈妈平时都会带我看电影、话剧,从演员的故事中,我能更直观、立体地感受到作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深刻意义,有些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基于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背景,我们以化学实验室的镁重燃事件为主线,贯穿了学生的推理过程。” 徐小黎,80后,嘉定电影剧院特约导演,参加“小卡系列电影教育”活动已举办近两年,负责教学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

学生们在拍摄电影时表现出的韧性和灵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夏天,嘉定区城中路小学的学生根据校友沈金生先生的革命事迹改编了微电影《红色校友沈金生》。 微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共嘉定县委第一书记、“五抗”暴乱领导人沈金生的故事。 他从小立志,成年后带领农民开展“五抗”运动,推翻土豪劣绅的压迫,最后壮烈牺牲。

“夏令营期间,学生们仅用了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剧本创作、服装道具制作、现场表演拍摄等工作。” 徐小莉说,当时有一个场景是学生扮演的农民躺在地上,被一个有钱人用鞭子抽打。 顶着烈日,在40多摄氏度的酷暑下,为了达到表演效果,学生花了两个小时来完成这个单镜头。

“影片通过对比手法,将旧时代人们贫困的生活和现代学生安定快乐的学习环境呈现在镜头中,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来之不易的现代幸福生活。我想这就是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徐晓莉说,电影拍摄是一项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磨练意志的工作。 他希望同学们更加勇敢,积累更多经验。

嘉定区教育局德育科科长梁晓峰表示,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影视资源和影视教育传统。 嘉定区发挥红色资源,与嘉定电影院联合开展“小咖啡谈电影”、“小咖啡拍电影”、“小咖啡创作电影”、“影视主题”等各类影视教育活动学习”引导青年学子过上美好生活。 第一个按钮。 “这些贴近生活、情景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红色电影,体验红色历史,延续红色血液。”

《影》引领成长,探索学科与电影融合

“优秀的影视作品就像生动的教科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刘洪嘉表示,学校将影视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和学校特色,探索影视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机制,发展科学与技术教育。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人生志向。

“我们惊喜地发现,当影视教育走进校园,电影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可能性,释放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刘宏嘉举例说,在语文课上,利用电影《邓稼先》来学习相关课文,包括在劳动科技课上学习科技电影道具的制作,在英语课上学习科技电影的配音和拟音。在美术课学习科技电影化妆基础知识,在道德法治课基于电影《一带一路》进行教学。

“以影视活动为载体,传递知识或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无声的效果。” 开展影视教育活动以来,刘宏嘉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的塑造是社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的提升。 “‘硬核’科学与‘软’艺术的结合,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对于七年级学生杜爱丽来说,参与微电影《误会》的拍摄和编剧过程让她看到了更加多元、微观的世界。 比如写剧本的时候,需要写出人物的语气、表情,甚至停顿。

“通过电影拍摄的细腻手法,我能感受到课本之外更饱满、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也能通过剧本创作更详细地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杜爱丽说道。

她曾经和同学一起看了电影《诗与真》,被影片深深感动。 这是歌德回忆录的名字,也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升非常喜爱的一本书。

“严东升的名字和他研制的晶体一样闪闪发光,在我国无机材料行业发挥着先锋作用。我想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虽然我只是一个少年,不会像科学家那样闪闪发光。” ,但我也可以继续前行,追逐光明。” 杜艾丽在“小影评”活动上说道。

从“看热闹”到“看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影视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这些都是给他们的老师、上海师范大学戏剧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常山最充实、最激励的经历。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们释放了本性,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他们在体验人物心理变化时也理解了‘人物弧线’,这对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单身的张先生见证了孩子们的进步,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放的思维给了我不一样的灵感和思考。” 单昌也教成人话剧表演,但他觉得成人的思想不一定比孩子更广泛。 对儿童有效的方法对成人也同样有效。

“跨圈”求变,为老影院注入新活力

嘉定区中小学电影文化周期间,嘉定一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影院放映了5部微电影。 事实上,电影的拍摄、导演、制作过程中的资源都与这个影院挂钩。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票难求”、“出类拔萃”,到如今面临“中年危机”、“转型变革”,嘉定剧院也在积极探索与德育、学科教学、课后辅导的关系。学校服务、家庭等教育的结合,让优秀的影视发挥了综合的教育作用。

位于嘉定老城核心的嘉定电影院也曾经历过备受瞩目的时刻。 售票厅中央摆放的那台听起来很有年代感的电影放映机,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辉煌。 “当时,一台机器的价格就可以在上海买一套房子了。” 吴超峰表示,随着周边商业影院的进入以及整体电影市场的低迷,影院票房自2017年达到顶峰以来一直在下滑。

“市场正在迫使我们转型。” 吴超峰表示,如果我们仍然以传统业务经营影院,就很难生存。 将其与教育相结合,在校园举办电影活动,是他们在2020年开始探索的一条路径。

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牌影院,嘉定电影剧院结合高校和社会的专业资源,推出了《小咖啡批判电影》、《小咖啡说话电影》、《小咖啡制作电影》和《小咖啡制作电影》。适合该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咖啡制作小电影”。 “创作电影”等系列活动。

“影视教育的半公益模式,既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要,发挥了优秀影片的社会价值,又增加了影院的收入,带来了人气。” 吴超峰说,嘉定电影剧院的十几名工作人员全部上阵,担任助教,对接资源,甚至还客串了一部学生短片。

“支撑我们的是学生眼中的光芒和老院院的情怀。作为国有企业,除了经济效益,我们还肩负着社会责任。” 吴超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