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大气环境监测“一张网”走进南京开创智慧监管新模式
作者 杨柳 徐珊珊
530个各类空气自动监测站编织成严密的“网”,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反馈断面水质状况,“智慧实验室”处理“水、空气、土壤”等24小时监测数据……近年来,南京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
织就大气环境监测密网
走进南京市江宁区彩虹桥大气控制站(简称“彩虹桥监测站”),精密设备排列有序,各种数据在监控屏幕上不断跳动,传输给监管人员平台终端实时。
彩虹桥监测站。杨刘 摄
像彩虹桥监测站这样的“小房子”如今散布在南京各处。 南京不断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形成覆盖“省-地区-市-县-乡”的五级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架构,形成全市性、多类别、多功能的自动监测体系环境空气质量系统。
实现水环境监测“全覆盖”
它就像一艘驳船,静静地“漂浮”在河中央。 水边的水质自动采样器24小时运行……这就是秦淮河上方门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简称“上方门桥水站”)。 )。
上房门桥水站利用数据平台实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徐珊珊 摄
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工程师张一驰表示,上房门桥水站利用数据平台,实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区域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水污染防治工作。
让河流水质“畅通无阻”,让污染源“无处藏身”。 近年来,南京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控水,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组合技术,高效开展水质通航分析,全面掌握河流水面状况。
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监测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南京为生态环境监测配备了“智慧大脑”。 在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采用智能设备进行集成管理和应用,实现自动报警和自动闭环控制。
学生参观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徐珊珊 摄
“实验室担负着南京市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监测工作,为环境质量评价、企业污染排放监管、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环境管理决策等提供支撑。”余义勇说。现任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每年还举办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大学生等各界人士开放。
据介绍,南京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卫星、无人机遥感图像分析技术与生态地面监测的联动应用,提高遥感数据处理和测绘能力,逐步形成新的“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早预警预报、智能监管。 图案。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