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近10万名代表齐聚迪拜,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   中和   能源   光伏   新闻  
财经网 2023-12-21财经热点
近10万名代表齐聚迪拜,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者 李权云发于2023.12.18总第112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2023年,热浪席卷全球……

作者 李泉云

发表于2023年12月18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第1121期

2023年,热浪席卷全球,各大权威气象机构纷纷发布高温监测数据。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认为,今年可能成为12.5万年来最热的一年。

“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描述当前的气候危机。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如期举行。

据了解,140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出席本次会议,参会人数近10万人。 围绕《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成为重要话题。 这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会议还有什么可看的? 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中外企业家同台对话

目前,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1+N”政策体系框架已初步完成。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牵头制定了相应法规,为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碳减排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今年以来,以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三新”成为经济和出口新的增长点。 相关产业由此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企业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施的主力军。 军队。

COP28期间,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新闻网联合主办的“中外著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上,中国气候问题特使解振华强调,“全球气候治理已从制定规则转向落实行动。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可以催生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打造巨大的绿色市场,释放强大的经济增长新动能”要把政府提出的目标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每个行业、企业、企业的行动,才能真正让我们更加接近或者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企业家去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迪拜大中华打仗事件__迪拜大事件

“中外著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在COP28期间举行。图/生态环境部宣传中心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全球碳中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贝克休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orenzo Simonelli、蒙牛集团高管李鹏程、智利CMPC集团总裁Francisco Ruiz-Tagle、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金俊辉等20名中外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副主席多米尼克·沃格尔共同主持对话。

对话环节,中外企业家围绕“全球碳中和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行动”和“企业碳中和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为“三新”之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张亮丽“名片”。 会上,李东辉透露,截至今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80万辆。 吉利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致力于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目标。

李东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吉利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汽车全生命周期,全面实施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再到报废回收的全链路碳中和,开发了多款低碳环保汽车。 “目前,吉利在甲醇能源制备、甲醇能源输配电系统、甲醇汽车应用等方面已经成熟了全产业链,并探索出了以贵阳模式为代表的模式。”

据介绍,贵阳已建立健全甲醇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运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 累计投入甲醇汽车1.79万辆,67个甲醇燃料加注站投入运营。 贵阳甲醇租赁运营车辆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通过吉利参与推广甲醇汽车,贵阳的汽油依赖度较之前降低了近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吉利提供的零碳甲醇燃料点燃了主火炬。 这是首次在大型国际赛事中使用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

作为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相连的上游产业链,锂资源对于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

“实现净零目标,离不开全价值链的合作。因此,我们呼吁锂价值链上下游协同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运营净零排放不迟于 2050 年。” 会上,齐锂业董事、总裁天下俊成分享了锂硅铝微粉项目,讲述了公司如何综合回收锂渣,变废为宝,替代原生矿物原料,减少造成的损害。通过向环境排放废物。

据了解,天齐锂业作为全球锂行业的重要成员,于2018年开始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并将于2020年全面启动系统性碳管理工作。目前,天齐锂业已建立了境内外工作协调机制。机制并完成组织级碳盘查和产品级碳足迹LCA评估。

光伏作为“三新事物”之一,也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目前中国供应全球80%的光伏设备。 晶澳太阳能高级副总裁孙广斌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目前晶澳太阳能产品出口全球超过135个国家和地区,光伏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6%,海外出货量占总出货量近10%。 60%,“公司全球布局战略有利于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周期性市场低谷、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90%以上。 到 2027 年初,可再生能源将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来源。

孙广斌表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浪潮以及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光伏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正如大会主席苏丹·贾比尔所强调的,世界的运转离不开能源,但如果我们不纠正目前使用能源的方式,大幅减少能源排放并迅速转向零碳替代品,世界将面临崩溃。

在COP28发起的全球脱碳加速器协议中,加速未来能源系统发展和现有能源系统脱碳是其核心支柱。 此外,减少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是协议的重点。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畜牧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15%之多。 畜牧业作为甲烷排放大户,减排势在必行。

“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推动范围 3(价值链排放)减排并创建零碳供应链。” 李鹏程在会上表示。 他指出,蒙牛通过“调整饲料原料结构、管理优化牛群结构、优化粪便管理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牧区互补光伏发电”五大举措开展牧场减排。和光伏发电”。 仅2022年,就将实现减排18万吨。 。

面对全球日益增长的乳制品需求,如何在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乳制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 “科技创新、数智科技是唯一的答案。” 李鹏程说道。

国外企业代表也就各自的减碳实践和经验进行了坦诚交流。

Lorenzo Simonelli分享了贝克休斯为碳捕获、储存和利用(CCUS)以及氢能、甲烷排放管理等能源低碳转型领域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田成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话中,洛伦佐·西蒙内利还主动要求与解振华特使就如何落实《中美阳光国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危机声明》中的CCUS事宜进行沟通。 与中国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此外,Francisco Ruiz-Tagle还分享了CMPC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经验。 据了解,CMPC集团刚刚被2023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DJSI)评为全球造纸和林产品领域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 设定碳减排目标并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验证,确保公司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科学有效。

讲述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这样重要的国际舞台上与国际知名企业家就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较量。” 田成川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中国企业和各类民间力量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创新过程,“经历了从个体参与到集体发声、平等对话的转变”。 当前,如何以全球碳中和目标为契机,加强话题设定能力,从话语、行动、主体、渠道等多个维度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权,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企业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话语体系建设。 钥匙。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撰文,一场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新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 表面上看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经贸领域的竞争。 深层次来说,其实是一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争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彰显负责任大国使命。 讲好中国的贡献和碳中和的故事,是中国在低碳经济中树立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过去,中国企业家更关注产品和市场。 他们围绕全球重大发展和环境问题主动发声,积极参与话语体系建设。 事实上,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建设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战略和发展前景。”田成川说。他还回忆,在与一家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时,他发现对方对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光伏产品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由此,他提出了应该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家参与国际商业对话的想法,而增强中国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视野的想法也成为了出发点的这次对话。

借助COP28的良好契机,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传统行业“弯道超车”的代表企业,以及新能源领域具有“名片”效应的企业参与对话。

晶澳太阳能科技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李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一家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并不像快速消费品品牌那样知名,而是作为“三新”之一,可以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 参与对话,收获很多。

“气候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有机会与国内外顶尖企业交流、倾听外部声音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李静透露,晶澳科技高度重视本次对话,已安排了两次会面。 公司高管出席会议并讲话。

有企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在西方国家流行,中国企业需要正视差距,学习相关经验。 在田成川看来,中国企业也必须让外界看到中国企业所做的事情,讲述或讲好自己的碳减排故事,把中国绿色转型的实践经验带到国外,为全球的问题和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产业发展,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决心和诚意。

以光伏行业为例,李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光伏行业首先要支持其他企业减少碳排放,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的减碳、零碳。 双重任务决定了光伏企业的减碳实践“鹤立鸡群”。 不同的”。

此外,田成川认为,蒙牛集团与阿里巴巴共享“Scope 3”(价值链排放)也为参与企业提供了启发。 目前,大多数企业仍聚焦于“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阶段,其减排实践将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其中。

对此,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万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在会上表示,大家更加关注公司内部的行为,要注意跳出来及时推动周边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参与,“一方面大家可以共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大家可以共同分摊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我们可以有更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对话会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高度认可中国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加速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并向中国工商界领军人物表示感谢。 与会领导人对他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表示赞赏,并表示中国商界领袖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对话共识,与会企业家共同发布《全球宜居气候行动——COP28气候大会商业倡议》,倡导全球工商界积极响应《巴黎协定》和迪拜气候大会行动目标,建立碳中和企业。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主张加强低碳创新,积极研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负碳排放等技术,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有效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管理,支持行业制定和完善碳管理标准和工具; 倡导并积极支持培育绿色低碳文化,提高全社会气候危机意识和气候变化意识,加强碳中和产业和技术发展。 国际交流。

田成川表示,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机遇远大于挑战。 中国企业愿意走出去,国际机构和企业也愿意来中国开拓市场,这说明中国在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已经从“追随国际潮流”转变为积极参与气候治理问题、探索有效沟通路径进入国内外公众视野。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舞台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企业家也应该能够在全球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自信自立,纵横驰骋,日益成为话题设定和话语引领者。” ”。 田成川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7期

声明:使用《中国新闻周刊》文章须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