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外财经 > 正文

国外财经

加拿大医学专家赴华义诊交流活动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中断3年

财经网 2023-10-15国外财经
中新网多伦多10月11日电 题:加拿大“当代白求恩赴华公益之旅”重启 专家临行谈白求恩精神中新网记者 余瑞冬金秋十月……

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金秋十月,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组织的赴华义诊医疗交流活动因受COVID-19疫情影响而中断三年后终于重新启动。 约30名加拿大医疗专家将前往中国多个省市的近30家医院开展“当代白求恩慈善行”。

多位医学专家临行前接受了中国新闻网采访,畅谈中国之行的经历,分享对白求恩精神的感悟。

约翰·哈根:我们热衷于国际医学交流

白求恩在加拿大知名度_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有名吗_

图为多伦多亨伯河医院的腹腔镜医生约翰·哈根医生。 他将于10月中下旬前往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多个城市参加义诊活动,并通过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记者于瑞东 摄

约翰·哈根医生是多伦多亨伯河医院的腹腔镜专家。 他将于10月中下旬前往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多个城市参加义诊活动,并通过讲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

已经约八次来中国义诊,他期待疫情过后交流工作尽快恢复正常,以便再次与中国外科同行合作,更多地了解他们如何治疗胃病等疾病。癌症。

他表示,他和中方同事将讨论癌症治疗、手术等各种话题,还将联合进行一些重大手术,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交流。

事实上,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还包括邀请中国医生短期到加拿大考察,近距离了解加拿大同行的业务。 哈根说,按照疫情前的惯例,中国同事会来他的医院交流三到六个月。

哈根第一次了解诺曼·白求恩是在历史课上。 在他看来,白求恩是给中国带来技术和思想的正能量; 白求恩的精神就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人,分享智慧和最佳实践。

他表示,由于案例基数大,很多中国同事通过广泛的实践,具备了优秀的专业能力。 在中国,有些医院规模很大,有些设备比加拿大的医院更好。

当然,他也注意到两国之间的许多差异。 例如,加拿大约80%的外科手术是日间手术,患者可以在手术当天回家; 而在中国,几乎100%的手术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他希望加拿大医院系统中一些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可以给中国参考。 当然,中国的中西医并存也让他感兴趣。

在手术室外,哈根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手,曾从多伦多航行到加勒比海。 他也是一位将甲板上和无影灯下的故事和灵感融入小说的作家。

然而,看惯了风景的他在谈到中国​​时却忍不住说:“这是一个绝对令人惊叹、美丽的国家。”

2010年,哈根首次踏足中国。 他说,一开始他以为中国还是像《国家地理》杂志上描述的那样,大家都骑自行车。 但“其实就像奔驰汽车和高铁一样。” 我亲眼目睹了中国过去13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他去过的中国城市太多了,目前只能想到齐齐哈尔、长沙、重庆、广州等几个地名; 他还看过黄山、长城、兵马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善、慷慨、善良。 “非常安全”的感觉。

“没有去过那里的人无法理解这个地方的美丽,”哈根说。 “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是什么样的,它有多么伟大。”

他表示,协会会员热衷于国际医疗交流,分享思想,取长补短,这也有助于提升自身业务。 同时,除了商务交流之外,对中国各地进行个人访问,也有助于改变大家对中国的看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人民。

“它(中国)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方,”哈根说。

岑迎谦:时刻感恩患者

白求恩在加拿大知名度__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有名吗

图为参加来华义诊交流活动的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副会长、蒙特利尔心胸外科专家岑英谦。 9月28日,出席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渥太华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记者于瑞东 摄

对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副会长、蒙特利尔心胸外科医生岑英谦来说,这将是他来华义诊的第11个年头。 如果说次数的话,差不多有40次了。

这位出生在马达加斯加的中国医学专家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中国诊治病人的情景。 2010年,他一直盼着能为祖国做点事。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如愿飞抵中国,选择前往经济相对落后的贵州进行义诊。 在那里,他成功地为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大学生进行了手术。 媒体引用患者的话,开始称岑应谦和他的队友为“当代白求恩”。

此后,他加入了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义诊交流中。 如今,他已经走遍了中国5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130台手术。

岑英谦说,义诊期间,他每天通常要做3到4台手术。 时间紧迫、设备条件有限,往往充满挑战,但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病情好转,我很高兴。 这个过程给他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回忆。

有一次在福建义诊时,岑迎谦得知一名外科急诊患者已住院五天。 在他看来,当时每耽误一个小时,病人的死亡率就会增加10%。 这场艰难的大手术持续了五六个小时,期间病人的血液循环必须暂停,以保护大脑。 第二天,病人奇迹般地苏醒了。 面对感激的患者家属,岑英茜表示,很荣幸你们给了我们尝试治疗你们家人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回忆起这段经历,岑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说,他仍然感谢他的病人。

岑应谦表示,白求恩是社会医疗领域的先驱之一,为全民医疗等多项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说,对他来说,救治病人时从来不考虑金钱、奖励等。 医学是一个与许多其他职业非常不同的职业。 对于医生来说,尽力帮助病人是义务的一部分,至少是道德义务。

他说,参加义诊交流活动最让他满意的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以外的义诊活动中,他可以向中国医院同事介绍加拿大同行对病人的管理方式,术前术后如何处理病人,以及他们在手术前后如何处理患者。 引入相关新概念。 中国同行正在取得非常迅速的进展。 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能够与一群热衷于学习、交流、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工作,并学习彼此的经验,是“最令人满意的经历之一”。

岑迎谦希望看到中国同行在今年的征程中取得更多进展。 但他也表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他们从我身上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当遇到困难的案例时,就像面临智力挑战,而这正是推动许多伟大研究和伟大想法的原因。

“能够为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是金钱的满足无法比拟的。”岑迎谦说。

保罗·恰森:我不会将自己与白求恩进行比较

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有名吗_白求恩在加拿大知名度_

图为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外科培训项目主任、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纳圣玛丽总医院胸外科专家Paul Chiasson 10月6日接受采访。记者于瑞东 摄

作为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外科培训项目的主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纳市圣玛丽总医院工作的胸外科医生保罗·奇亚森(Paul Chiasson)也是一位“旅行者”。

对于自2016年开始参加中国义诊的他来说,这将是他第五次来中国。 他和身为护士的妻子将在两周内前往兰州、海口、义乌等城市。

他表示,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中国,因为那里有令人惊叹的生活经历。 去过十多个城市的夏亚松说,非常有趣的是,他没想到中国各个省份的人民和文化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

对他来说,专业实践和旅行是此次中国之行的主题。 让他高兴的一件事是,不仅有免费的诊所、教学和示范,而且他还可以向中国同事学习,总能学到新的东西。 同时,义诊交流活动也让他们有机会参观一些大多数游客“鲜为人知”的城市。 旅行的美妙之处在于体验不同的文化,结识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进入不同的世界。

夏亚松说,两周左右的行程总是很紧张。 两周结束后,我常常很累,但仍然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有趣和有益。 他看到,在某些方面,中国的一些外科医生在某些方面,包括他所从事的领域,技术非常精通,而且他们愿意分享。 观看他们的手术是“令人着迷的”。 他的书架上还有一张由中国微创外科专家录制的有关不同手术技术的光盘。

夏亚松认为,加拿大和中国的医疗体系确实存在很多差异,比如术前检查、术后护理、患者入院和出院方式等。 但手术室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手术过程也很相似。 对于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他说:“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多。”

奖励还不止于此。 夏亚松表示,中国人是非常友善的东道主。 患者及家属与加拿大医生拥抱流泪,表达感谢。 这成为他难忘的一幕。

夏亚松也收获了一段令他感动的友谊。 与浙江的一位医生密切合作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位中国同事甚至要求夏亚松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一个英文名。 夏亚松深感荣幸,经过深思熟虑,给孩子取了一个与橄榄枝、和平、奉献有关的名字:奥利弗。

他说,在中国有时感觉就像在“不同的星球”。 “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大多数西方人看不到的东西,这非常特别。这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如今,夏亚松的儿子已经学了6年汉语,在一家中餐馆工作。

谈到白求恩,夏亚松说,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的知名度不如在中国。 但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他对白求恩了解很多。 他不禁感慨,加拿大同胞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感激,甚至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这是相当荣幸的事。

“我永远不会将自己与白求恩相比,我永远无法取代他的位置,”基亚索内说。 在他看来,白求恩精神体现了一种以非政治性、人道主义的方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的精神,体现了人性层面的合作、助人精神。 他表示,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的工作正是基于此。 “我们正在努力将这一点发扬光大并继续前进。”

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于2011年注册成立,是一个由医学专家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旨在弘扬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促进加中医学交流。 其成员主要包括来自加拿大多所知名大学和医院的医学教授、医生和科研人员。 2012年以来,协会积极组织加拿大医学专家赴中国医院开展义诊和学术交流,后来还组织中国医生赴加拿大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