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东四的十四条胡同兴衰往事(朱启钤故宅)北京东四和西四的由来,
东四,元代叫做“十字街”,与西四相对。因为明朝的时候在十字街的四个方向各修建了一座四柱三楼式的木牌楼,因此得名。如今东四地区的范围可以归拢为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四西大街以及向阳门内大街。
在东四北大街一线,由南到北以此排开了十四条胡同,分别是东四头条到东四十四条。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北京的三条街道之一帮上有名。
东四头条:胡同虽小,名人云集
作为东四十四条胡同当中的第一条,确因为1969年修建外交部大楼,酿成了东西互不通行的一条胡同。后来又因为修地铁,西边的最著名的1号院也不见了踪影。
提起头条胡同1号院,这里曾经是社科院的宿舍,我们熟悉的钱钟书、杨绛、戈宝权、卞之琳、余冠英、罗念生等等都曾经住在这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面提到,1959年5月开始落户到了这里,直到1962年搬到干面胡同的学部宿舍。
胡同的19号院曾经是相声大家侯宝林先生的住所,大家最后的岁月几乎都是在这座不大院落里度过的。后来虽然为了纪念大家,改建成了侯宝林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但是大门总是关着,很少见打开。
东四二条:胡同里的百家讲坛
清朝的吏部尚书福康安、户部尚书翁同龢、文清公松筠都曾经住在东四二条,可见胡同当年的显贵。另外,著名爱国侨领尤扬祖也曾经住过胡同东口,尤扬祖的故居里还拥有一个精致的小戏台。
民国年间,在胡同东面,孚王府的西面兴建了当年的新东方——华北协和话语学校。后来学校在全盛时期与著名的燕京大学合并,在这里定期举行中国文化讲座,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冯友兰、胡适、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都曾经成为这里的主讲嘉宾,可谓是当年的百家讲坛。1949年以后这里又成为了文化部大院,沈雁冰、周扬、夏衍、阳翰笙都曾经在这里居住。
东四三条:一条胡同当年就住过6户人家
东四的历史文化街区从东四三条开始算起,是有根据的。清朝的时候,这条小胡同只住了6户人家,但是各个地位显赫,这里面包罗了镇国公阿拜、蒙古车王、仓韩家、赫舍里氏英家、怡亲王允祥和海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儿子镇国公阿拜住在最外面,紧挨着阿拜的就是蒙古王爷车林巴布的宅子。目前的门牌号是35号。这座院子最早是允祥的儿子允晓赠给自己姐姐和惠公主的宅子,后来赐予了蒙古王爷。这座车郡王府是清代蒙古王府遗存的重要组成部门,建筑品级极高,是研究清代王公府邸建筑规制、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赫舍里氏英家宅院占据胡同北边西侧的半条街,朝末年,英朴官位四品。英家宅院的正门在三条,后门在四条胡同。其时,整座院落气势宏大,花园里亭阁戏楼皆别开生面,分外雅致,大门外还有一株硕大的梧桐树。
民国时期,京剧冬皇孟小冬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住在今天65号的院子里,直到1945年从北京去了上海。而她的母亲和弟弟一直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条胡同里,还曾经住过一位名人,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王敏彤,也就是完颜立童记。公主的祖辈是军机大臣完颜纯厚,这位大格格一生钟情溥仪,所以终生未嫁。
东四四条:皇帝的叔叔家
明清时候的东四,是重要的商业区,同时也是重要的印钞厂之一。其中的宝泉局东作厂的旧址就在东四四条的83号。作为明清户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在乾隆版《京城全图》中显示是一个方形大空院,东南角有一个两进院的官厅。但是现存的样子看应该是当年存放原料和钱范的堆栈。宝泉局的隔壁85号曾经是著名剧作家廖沫沙的故居。
另外,胡同1、3、5号院原来的主人叫爱新觉罗绵宜,从排行上看,绵字辈是和道光皇帝一辈儿,相对后面几位皇帝来讲,绵宜的辈分较高,因此他的宅院其时也被俗称为“皇帝的叔叔家”
东四五条:风云人物亦文亦武
东四五条东口的3号院,曾经是清代大臣裕谦的宅院。裕谦的曾祖在平定准格尔的战斗中壮烈殉国。而裕谦更是在定海守卫战中率领官兵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投水自杀殉国。被赠予太子太保衔,并将其附祀于北京的昭忠祠。
裕谦宅往西不远,便是民国著名的“文治总统”徐世昌的故宅。徐世昌的国学功底非常深厚,而且一生著作颇丰,当年他在这里居住的时候还专门设置了“编书处”,故居宅院中的小楼也被他作为藏书楼使用。
东四六条:风云幻化的崇礼住宅
东四六条里最为显眼的建筑当属国家级文物掩护单元:崇礼住宅。崇礼是清朝汉军正白旗人,他的女儿嫁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涛,因此这一下子就使得他和皇家攀上了亲。崇礼的这所宅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建筑精美水平上来讲,都可以算得上是东城区内数一数二的宅院了。东院及花园原为崇礼居所,西宅先后为崇礼弟兄和崇礼之侄存恒所居。抗日战争时期,这个院子为清末大学士张之洞、“满洲国”政府要员、伪新民会会长张燕卿所购。侵华日军冈村宁次还曾经受邀,在这个院子里住过一段时间。
另外,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中的一位,沙千里先生1949年以后就住在了这个胡同的55号,一个晚清的院落。
东四七条:阎锡山公馆所在地
东四七条临近西口的79号院,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宅院,这所宅院是昔日的“灿公第”。灿公即载灿。他的先祖是康熙皇帝第十五子愉郡王允禑。后来灿公第被阎锡山购得,改建成了阎锡山在北京的公馆。日军侵华期间这里一度成为日军的一座高级会社,1949年之前,这里还短暂做过山西大学的临时校舍。
东四七条的61号,清代乾隆年间是“超勇公”海兰察的府邸。海兰察是鄂温克族人,海兰察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到场了平定准噶尔的战役。乾隆皇帝所自诩的“十全武功”,海兰察几乎全部到场。海兰察最终也从一名普通士兵,爬到了一品大员,即领侍卫内大臣的位子上。
东四八条:著名文学各人住过的胡同
东四八条71号是著名文学奖叶圣陶的故居。这座院子建于清中后期,原为清内务府掌管帘子库官员的住宅。房及倒座房为叶圣陶及家人住处,院内种植花草,有两株海棠树。临街的小如意门楼,砖雕精细完好。
东四八条111号(旧时门牌为54号),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的故居。朱启钤故居在胡同西段北侧,坐北朝南,街门为穿墙大门,开在东四八条109号和113号两院形成的夹道内,后墙砌在东四九条南侧。大门内建有“一字影壁”一座,院内现有房屋、游廊等建筑115间,建筑面积670余平方米。此宅是朱启钤之女朱湄筠的房产。朱启钤先生从1953年搬入,一直到1964年辞世。
东四九条:贝子府留下京剧大家的影子
当年清代皇族爱新觉罗·奕谟的贝子府邸就在东四九条69号,现在平安大街张自忠路十字路口东南角。民国时期,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曾在此居住。贝子府如今是一座小学,当年的建筑仅剩一座亭子,就是1924年,京剧大家梅兰芳先生拍摄《黛玉葬花》里的外景亭子就在于此。
东四十条至东四十四条:
东四十条:因为修二环路、修平安大道、挖地铁,东四十条早已不付当年的样子了。其时在东四十条22号,至今还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家堆栈之一的南新仓。南新仓建于明朝的永乐七年,是在元代的北太仓基础上建立的,如今仅剩9廒。2013年,作为大运河的一部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东四十一条是历史上的运粮道,也是没有树的一个胡同。您肯定会说住在这里的人们为什么不种点儿呢?原因就在于种树是会被杀头的。因此也就没人敢种了。
各种介绍东四胡同的文章,唯有东四十二条是最寂寞的关系。因为家里老人的同学就住在这个胡同,所以小时候也没少去。胡同中间的门楼胡同至今留有当年一座跟炮楼一样的建筑,这里就是寺库的旧址,这个炮楼一样的建筑是寺库的金库。
东四十三条明时分为两段,东段称慧照寺,西段称汪家胡同。慧照寺位于胡同东端与小菊胡同南口相交处路北,原为永宁伯府所在地。永宁伯谭广曾到场"靖难之役"、到场过营建北京城工程,建立最早的火器队伍"神机营"。
东四十四条是东四一带,带“条”字胡同的最后一条,当年清朝的肃亲王善耆,因为原来的宅院1900年以后被划为了日本使馆,最后只好相中东四十四条的这个院子。肃亲王的府里曾经走出一位台甫人,那就是他的第十四女,后来的日本间谍、伪满洲国司令川岛芳子。
相关文章
- 北京印象:东四的十四条胡同兴衰往事(朱启钤故宅)北京东四和西四的由来,
- 喜马拉雅车联网牵手上海广播 用新闻资讯服务9千万车主用户(新闻资讯)汽车喜马拉雅fm如何使用,
- 亦新亦旧的朱启钤,为北京城做了这些贡献(朱启钤故宅)朱启玲评价,
- 2023年8月15日新闻资讯合集(三分钟可读完)!(新闻资讯)2021年8月15日新闻简报,
- 1957年周总理看望民国老人朱启钤 朱说死后葬北戴河:你帮我办了吧(朱启钤故宅)朱启钤书法,
- 因“文化太低” ,男子偷渡到缅甸被诈骗公司拒收 | 新闻早资讯(新闻资讯)偷渡缅甸被缅甸警方逮怎么处理惩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