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青年说(五)|西安国际港站龙门吊司机袁佳静
西安国际港站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海岸、不边界的国际陆港。 在这个口岸,每天有10多趟中欧班列(西安)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 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 无数铁路工人日夜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保障了数万种商品的流通。
龙门吊司机袁家敬就是这些铁路工人中的一员。 她操作的龙门起重机是一个高达十多米的巨大怪物。 她是西安国际港务站所有龙门吊司机中第一位女性。
“因为我比较喜欢挑战这些大的东西,当我当货运工的时候,我看到师傅们开龙门吊卸钢材,我就觉得这个东西看起来还蛮酷炫的,所以我就想接触一下它。” 谈起自己成为袁嘉靖,说到了龙门吊司机的原因。 “后来我们车间提倡培养‘全能人才’,鼓励我们学习一些装卸设备,我就开始学习正面吊和门式起重机的操作。”
袁嘉靖正在操作门式起重机 海外网 谢明/摄
敢于尝试、追求突破,同时乐于学习、乐于工作。 凭借这些品质,袁家静在香港工作了近七年,取得了客运、货运、正面吊、龙门吊四项工种的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才”。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龙门吊司机,袁嘉靖还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恐高。” 袁嘉静说,这是她第一个想到的挑战。 为了操作龙门吊,袁家敬必须爬上龙门吊侧面的楼梯,上到距地面十几米的悬挂驾驶室进行操作。 由身高带来的本能恐惧是每个龙门吊司机都要面对的。 “上了车后,我发现楼梯全是空心的。随着我往上走,我发现我的脚离地面越来越远。当时我们有五六个同事一起报名。”后来听师傅说,有几个人都害怕了,那么高,我都不敢上去。
除了恐高之外,袁嘉靖还要面对其他身体上的挑战。 比如,作为一个女人,上厕所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想上厕所,就得把机器停下来,从上面下来,这会极大地影响工作进度。 为此,袁嘉靖上班时经常四到六个小时不喝水,以免上厕所。 再比如,袁嘉静因为近视需要戴眼镜,但由于龙门吊司机操作时需要低头,镜架经常会滑落,对视线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于是,袁嘉静开始戴上她不习惯的隐形眼镜。
袁嘉静在工作中不断遇到并解决这样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工作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袁嘉靖也在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机械的操作。
袁家敬的工作是操作龙门吊在火车上装卸集装箱。 在这个过程中,吊具、列车和集装箱的连接和分离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需要驾驶员高度集中注意力。 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在门式起重机下面安排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观察吊具、列车和集装箱的状态。 司机在进行各项操作前需要与下方工作人员确认。 “我们卸车的时候,一定要和下面的人保持密切接触,他们会看着我们一点一点地把吊钩提起,然后确定箱子和平板车分开了,我们才能大胆地把箱子抬起来。”不然的话,很容易把整辆卡车举起来。” 袁嘉靖介绍。
袁嘉靖正在吊装一个集装箱。 海外网 谢明/摄
一位师傅曾告诉袁嘉靖,龙门吊司机一定要“胆大心细”。 虽然门式起重机是一台巨大的机器,但作为驾驶员,你需要操作它来执行非常精细的操作,例如将吊具上的锁与集装箱的接口精确对准。 也会出现多次操作后锁无法对齐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袁嘉靖不禁心神不宁。 “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但我必须尽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我只是对自己说,‘你不能这样做。你手里拿着很多东西,你不能这样做。忽略你的大意。’”袁嘉靖说道。
随着手术时间越来越长,在师傅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袁嘉静的手术越来越熟练,效率也越来越高。
“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一班的工作量可以达到600个箱子左右。我操作一个箱子的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如果再快一点,可能就只有2分钟了。” 袁嘉靖说道。
2013年,西安开行首列中欧班列(西安)。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的七年里,袁嘉静也见证了中欧班列(西安)在这里的发展变化。 疫情期间,袁家敬也见证了中欧班列(西安)在西安口岸对全球抗疫工作的支持和贡献。 “我们有时会向国外发送救援物资,比如一些食品、口罩、防护服、医疗设备等。” 袁嘉靖回忆道。
等待中欧班列(西安)海外网运往世界各地的货物 谢明/摄
截至2023年9月28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总数已突破2万列。 此外,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变得更加稳定和准点,速度也日益提高。 中欧班列和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也激励着袁家敬不断进取,通过高效、优质的集装箱吊装作业,为中欧班列(西安)保驾护航。 (文/张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