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四川一小学课间十分钟“隐身”

财经网 2023-10-31财经热点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对于不少人来说,这首名为《哦……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首《哦,十分钟》是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温暖回忆。 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活动,拍球、唱首歌、扔沙袋做文章,或者“让疲惫的眼睛看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呼吸一下清新的微风”,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动态的东西。

课间休息时,走廊里充满歌声和笑声,操场上充满运动声。 这本来应该成为校园里的常态。 然而一项调查发现,在一些学校,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

有学生表示:“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上课时间2分钟,早课2分钟,不跑去厕所就太晚了。”

有家长表示,课间十分钟变得“安静”,孩子们只允许离开教室喝水、上厕所。

一名老师发布视频,抱怨“课间禁闭”现象日益严重。 “70%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不会离开教室。即使在20分钟的课间休息期间,校园里也空无一人。”

有网友透露:“在这里,我们课间休息时不让孩子到外面玩,这对孩子来说限制太多了,他们每天都被锁在教室里。”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不禁要问:课间十分钟孩子们都去哪儿了? 这本该是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可为什么他们却“隐形”了呢?

课间十分钟逐渐“消失”,不难找到答案:老师怕惹事,学校怕惹事。 一件事比少一件事更糟糕,少一件事比什么都没有更糟糕。 把孩子“禁锢”在教室里是最麻烦的。

应该说,孩子们上课时玩耍发生意外的事件已经不少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后,86%发生在操场、教室。

从判决结果看,50%的学校被认定承担了30%以上的责任,因为“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没有消除,无法及时救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学校可能会被起诉。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干脆禁止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玩耍。 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准备出发了。 有的学校甚至安排班主任“看守班级”,不让自己的岗位空缺。

一些学校在教室里安装了摄像头,监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现在安全第一。”

一旦孩子们在教室里被“圈”起来,课间十分钟就失去了意义,也违反了相关规定。

教育部颁布并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学生课间休息期间合法的交往、游戏、课堂外活动以及其他非未成年人的言论和行为自由。教学时间不受限制。” 不必要的限制。”

教育部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每次课间休息都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进行适当的活动和放松。”

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是善意的。 它们不仅体现了对教学和教育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孩子成长需求的关怀。

无论是让孩子久坐、让他们“憋尿”、限制他们的活动,还是禁止他们笑,都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校迷恋一刀切,便利了管理,却违反了规定,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导致食物因噎食而流失,管理方式粗暴,剥夺了孩子们上课的乐趣,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和《2022全国抑郁蓝皮书》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 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30.28%,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 专家指出,抑郁症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从社会环境来看,不良的教育方式是一大诱因。”

另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拒绝学习、人际冲突频率增加等”。

不久前,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德智体“五育”体育、艺术、劳动要同步推进,心理健康工作要融入“五育”之中。 关注青少年从“心”开始,引导青少年接受自我。 还需要解决青少年心理“卡壳”现象,引导他们关注体育运动,培养热爱生活、平和乐观的心态。

“一件件轻松,文武之道。” 课间留出十分钟给学生是势在必行的。

需要澄清的是,给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出事。 减少儿童事故、消除各方顾虑,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获得“双保险”。

一保险就是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 确保学生安全是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底线要求。 学校有责任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他们有责任塑造儿童的安全意识。 他们也有责任用多元化的手段让孩子记住安全常识,注意自我保护。

有法院在审理校园人身伤害案件时提醒,在校园安全方面,学校应注重防范风险,制定并实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发生伤害后,校医必须及时赶到并积极救治。 如需就医,学校应积极协助。 同时,学校也应注意收集证据,调查事件。

另一种保险是为孩子购买保险产品。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事,但如果出事了怎么办? 必须有一个“掩盖”的设计。 比如,为了减少玩耍带来的安全风险,减轻家长的负担,“分解”学校的压力,合适的保险产品必不可少。 教育部还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员工购买学校责任险或校园综合险,建立社会化安全风险分担机制。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留言让人唏嘘:“我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好几次伤,他从来没有找学校的茬。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和同学相撞,嘴被擦伤了。”还肿了。好吧,不小心又被别的同学撞到了,小孩子互相撞到很正常,只要不是故意被其他同学欺负,伤得不重,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一定程度上,通情达理的家长也能减轻学校压力,打消学校后顾之忧。 养育好孩子需要更多的双向努力。

“课间间隔十分钟,为什么不来点疯狂呢?” 这一呼吁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课间十分钟看似短暂,但却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现在的孩子普遍戴眼镜,这是我的隐忧。还有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文明是精神,野蛮是身体。我意思是‘野蛮就是身体。’只要保持健康。”

应该说,现实中,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间十分钟”的利用,鼓励孩子们玩得开心、“野”。 据报道,一些学校正尝试推出“20分钟课间休息”,将师生“赶出”教室,“拉到操场上”。

出发点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深入交流,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

无论是跳绳还是踢毽子,无论是打沙包还是转呼啦圈,无论是师生们玩“老鹰小鸡”的游戏,还是学生们玩各种球,操场上的热闹场面令人兴奋不已。

把课间休息时间还给学生,不仅体现了对规则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愿景。 这样的回报越多越好。

“孩子们不想吃脂肪,但他们想长得强壮,好好训练。” 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放松、玩得开心。 “小胖”、“小眼镜”会少一些,孩子们也会更有信心拥抱未来。

制片人丨李哲

主编丨王石川

编辑丨谢玉杰

校对丨高绍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