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一派丰收景象
“依靠现代科学种植,南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去年,全村葡萄产业总产值达到3700万元,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0元。村民们过着富裕的生活。” 南沟社区党支部书记肖万顺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这样的变化离不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和西农大学的全方位支持。西农第一书记进驻南沟社区。 张华海.
“我来这里是为了用我所掌握的知识带领村民发展致富。” 2021年,西农管理干部张华海自愿来到南沟社区。 当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南沟葡萄产业已形成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如耗时耗力的种植模式、产出效率低、果品低等。质量。
“乡村振兴始于工业兴,工业兴则需要方向引领。” 张华海通过学校邀请农业领域的30多名专家教授来到南沟。 不久,经过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南沟社区“五年发展规划”发布。 不仅如此,这些涉及小麦、葡萄、红薯、设施、微生物发酵等领域的专家教授也成为南沟社区的“导师团”,定期驻村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及时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 工业问题。
秦德红是南沟村最早的葡萄种植者之一。 2010年,30岁的他回到家乡创业。 他怀着试一试的态度,种了三亩葡萄。 “当时我从未见过红葡萄,根本不知道。” 2012年,西农对合阳县进行定点帮扶。 在西农专家的指导下,秦德红的园林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
为了推动全村常年绿色防控体系,让村民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赚大钱”,张华海决定成立“示范户”,并用事实说话,“作为只要农民收入增加了,就不用担心没有人跟风。” !”
秦德红联合两名村民,承包了50亩土地,成为村里的“示范户”。 两年来,张华海带领大家创新经营方式,形成了“合作社+”的“六统一”发展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苗木采购、统一农资投入服务、统一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管理、统一品牌仓储、多渠道销售。
在专家的指导下,“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模式也在南沟有效运行。 生产前利用政府数据分析为种植者提供生产计划、销售预测等; 生产过程中,采用各种先进的生物环境传感设备和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监测预警、肥料、水、农药等智能化应用; 发货后连接电商平台,为农户提供产品生产流程展示、期货预售、在线洽谈、订单组合管理等服务。
2022年,好消息传来:秦德宏等5户示范户采摘、销售水果,每户收入突破50万元; 另一对夫妇尝试种植一亩、八亩地,效率翻倍,收入14万元。 。
现在南沟社区,葡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1500亩,品种上除红葡萄外,还新增了“阳光玫瑰”。 为了让种植户进一步体验现代农业的力量,张华海开始对南沟葡萄园进行智能化升级,利用学校支持的200万元,为村里建设高效节能的智能冷棚,并建立了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平台。
“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 38岁的农民秦高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通过智能温室小程序查看温室的温湿度。
据了解,智慧冷棚配备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补光、雨水节水利用等八个系统。 为园区200多个冷库安装了自动卷膜机和雾化系统。 “以前必须手动卷膜,一次要20多分钟,而且手上都起水泡了。现在我可以在手机上卷,省时省力。” 张华海说,一开始施药都是人工进行,现在雾化系统可以用手指触摸来完成。 施药仅需10分钟。
“从露天种植到智慧农业,葡萄的品质和亩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连续下雨,我们也不怕葡萄烂在藤上。” 肖万顺告诉记者,南沟红葡萄亩产值从2013年的1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8万元,阳光玫瑰亩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8万元。
为了践行标准化种植,真正出“好品质”,张华海努力培养一支过硬的本土人才队伍。
“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各个种植阶段、各个年龄段都有专业的领导者。” 张华海探索创新“蜘蛛网管理模式”,由技术专家“循序渐进”指导10个示范户,10个示范户再分为指导10-20名普通农户; 同时,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惠及周边地区群众5000余人,为南沟培养了32名懂技术、敢于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把农业技术留在了田间地头。
利用南沟社区的千吨级恒温冷库,张华海推广葡萄采后新技术,将葡萄的储存时间延长至春节前后。 储存四个月每吨成本800元,但葡萄的价格可以翻倍。 他还联系多地经销商,打造“京东直采基地”,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卖好葡萄。
看到家乡的生活越来越好,大批年轻人回到家乡种植葡萄。 “十年前,我自己经营着300亩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到了去年,我的地就只剩下60亩了,全部被返乡的年轻人抢走了。”他们的家乡。”肖万顺高兴地说。
村庄富裕了,丰富文化生活、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成为村民最殷切的期盼。 南沟社区争取相关资金近500万元,完成村庄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升级、街道绿化、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 如今的南沟社区,硬化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庭院,西农研究生助学团制作的壁画美化了整个乡村……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在张华海的努力下,西农国际学院成立了留学生支教团,助力乡村振兴。 国际学生将为南沟小学的孩子们提供英语口语课程,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保证每节课、每周至少一节外教课。
这一模式也被推广到其他乡镇小学。 如今,11名国际学生每周为该县600多名小学生提供英语口语教学课程。 这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也让国际学生对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了解。 ,三维理解。 留学生支教的故事被改编成戏剧,搬上大城市的舞台。
“高大明亮的冷棚是南沟村人的希望,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南沟村的未来。” 张华海告诉记者,下一步,南沟社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踏实。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孙海华 通讯员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