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开放报告2023》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世界正在开放,“寒意”依然浓重
近年来,世界开放面临挑战,“寒意”依然浓重。 《2023年世界开放度报告》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度指数为0.7542,比2021年下降0.4%,为2008年以来第二低水平,连续第七年在0.75至0.76之间。 恢复情况仍不基本。 稳定的。 世界开放政策和开放表现依然低迷,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收紧开放。
“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债务、能源粮食危机等多重负面因素接踵而至,对全球开放造成‘立体’影响,深刻改变世界开放格局。”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开放链正在加速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从优先考虑成本和效率转向更加关注安全和韧性,并更加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 开放格局正在逐步改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谋求开放。 欲望更强烈,要求更迫切; 开放治理挑战增多,多边贸易体制权威和有效性受到冲击,博弈焦点从市场准入问题转向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挑战性的“境内”规则。
开放动力正在“破冰”
尽管近年来世界开放持续低迷,但进一步开放也是有希望的。 中国社科院院士张宇燕表示,一方面,技术进步、数字智能化、绿色发展等因素进一步降低了商品、服务、信息等因素流动的阻力,改善了开放表现; 另一方面,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绿色贸易和投资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轨道,有望在维护和提高国际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供应链和价值链。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整合期,碎片化、阵营化风险依然存在。但只要贸易互利,只要资本仍在全球谋利,经济全球化就不会停止。 ” 原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从客观驱动来看,技术变革正在积聚力量,特别是基于数字经济的服务加速演进。 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数据流可以拉动各行业平均10%的利润增长。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开放。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改善人类福祉,开放有助于实现这一最终目标。 一个社会、文化、经济相互交融、思想相互碰撞、人们相互交流的世界,一定会比一个更加封闭的世界更好。
把“蛋糕”做大,实现共赢
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复苏和发展的正确轨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当务之急。 周小川表示,各国要加强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落实全球共享机制,把全球合作带到前沿。 以合作的方式工作。
如何重振多边主义、进一步扩大开放?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表示,首先,我们要重申并加强对基于规则、非歧视、开放、公平、包容、可持续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承诺; 二是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 第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得到支持,走绿色、公平、有韧性的增长道路; 发达国家应履行财政承诺,包括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承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 中国连续六年进博会的精彩实践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汇丰集团首席执行官齐耀年表示,中国持续开放的承诺对于所有在华经营和投资的企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商业伙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许多世界领先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2022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 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及其带来的外贸机遇,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净零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齐耀年说道。
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机遇。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任顾学明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为世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稳定性和新机遇。开放的世界经济。 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将有助于亚洲成为疫情后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经济日报记者 孙长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