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网红城市”不断迭代当下具有“快闪”特征

财经网 2023-11-16财经热点
当下,似乎所有的城市都想成为“网红城市”。10月10日,青岛出台《青岛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0月10日,青岛出台《青岛市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文件明确支持在主流新媒体社交平台发布宣传青岛文化旅游的原创作品。 点赞超过10000次或转发超过5000次,作者将获得最高5万元的奖励。

不难看出,青岛这座老牌网红城市在城市形象管理、旅游资源推广上下了功夫,想要再次走红。

近年来,从淄博烧烤、贵州“村超”比赛的举办地榕江,到天津跳水高手、电视剧《快点》一炮而红的广东江门。 网红城市纷纷涌现,“网红”不仅仅局限于大城市。 一些中小城市也想“出圈”。 比如,台州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做强“台州早茶”让城市“出圈”; 南阳正在探索如何通过举办音乐节打造城市IP,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济南、贵阳、长沙、西安、石家庄、南宁、无锡、青岛、南昌、珠海、延吉、乐山等多个城市推出了不同的政策计划,重塑城市品牌形象。 为了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

不断迭代,现已具备“闪”的特性

“网红城市”的兴起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

事实上,“网红”往往与一个城市形象的建设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受到各个城市的关注和重视。

那时的信息传播手段还没有今天发达。 为了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厦门、丽江等城市有意识地利用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形象营销。 比如,火了20多年的丽江,堪称“网红城市”中的“元老”。

对于这种为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自觉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做法,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韦翔向新京报、北京智库表示,一些成功的经验过去30年农村、乡村的风采仍可以作为这次从“网红”到“长青名人”的转变的借鉴。

“过去我们很多城市、乡村能够成功普及,最大的原因就是符合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或者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比如当时很多地方都大力扶持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魏翔说道。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不再只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交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促使许多城市主动出击、自觉提升城市形象。 营销。

一些城市充分把握城市个性,挖掘当地文化中的稀有元素,利用短视频等传播媒介,让城市形象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比如,淄博烧烤的火爆,与擀山东煎饼、炉边泡茶、串串的创意组合有关,更贴近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因此,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组团乘坐高铁。 来淄博吃烧烤。

利用社交媒体热搜等方式增加曝光度,在网友心中“种草”,成为一种新的出圈方式。

此外,一座城市能否走红,也离不开“网红”的“顶级”推广。

比如曹县、理塘在网络上的走红,就离不开“网红”的支持。 曹县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博主用山东话喊出了“山东菏泽曹县666我们乐宝宝”的口号,引发不少网友模仿或调侃。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1亿。 在理塘,正是因为丁真,才带火烧城。

从精灵雪山脚下的“牛仔”到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博主,“网红”不仅自己获得流量,还为所在地区带来更多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网红城市”的发展特征呈现出新趋势,即人气快速消失。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在接受新京报、北京智库采访时表示,疫情三年过去了,很多人心理上对“积极”的美好充满期待消息。 对于一些善解人意、宽容的城市,公平对待消费者的管理者和商家,都赞不绝口,向往那种异常火爆的“热闹”景象。 一批具有“快闪”特征的“网红城市”涌现,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对于“网红城市”为何火爆,曾刚分析指出,从消费心理倾向来看,当前公民和大众的消费心理非常脆弱,特别欣赏友善的消费环境,“民用”大型消费服务业。

“这无疑对城市管理者如何调整以往片面追求高端服务、过度偏向高端消费群体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曾刚说道。

“互联网+城市营销”重塑城市形象

“网红城市”不仅带来流量,更重塑城市形象。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红城市”带来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新方式。 这些城市因其独特的文化、美食、景点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和经济效益。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有人认为城市已经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等年轻一代,对于“好看、好玩、好吃”的消费习惯与老一辈不同。 新一代更喜欢“个性、温暖、无距离、互动”的品牌。 都市“个性设计”通过赋予品牌个性特征,迎合新一代的消费需求。

对于年轻人的新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何帆曾表示,年轻人在消费时更像是“探索者”。 消费前的好奇,看到后的惊喜,消费中的高潮,消费后的回味。 如果好奇,你就会搜索,如果惊讶,你就会拍照,如果有高分,你就会称赞,如果有回味,你就会推荐。

正是因为年轻人的这些特点,各地都在争夺高层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位。 如今,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写软文、拍摄视频、策划活动、展示城市本土特色,吸引年轻人打卡。

如何看待城市中出现的迎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营销新方式,苏州大学苏州智库研究员、苏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建红大学教授告诉新京报、北京智库,信息化条件下,世界是平的。

互联网带来的魔力和扩散效应,已经一次次经受考验。 淄博烧烤、贵州“村超联赛”比赛举办地榕江县、电视剧《快点》红极一时的广东江门等城市,确实因网络走红、出名。

“这就是‘互联网+城市营销’带来的积极效应,帮助城市塑造形象、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商旅融合,加大朋友圈建设,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圈、市场圈、利润圈都创造了新的机遇,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对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接受和谨慎欢迎的态度。” 黄建红说道。

当然,利用新的营销手段重塑城市形象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数。

比如,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乌镇从江南旅游小镇转型为互联网前沿,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无疑,借助“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乌镇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成功重塑。

在韦翔看来,也有新的变化。 过去,城市特别喜欢宣传自己的硬实力,比如GDP规模。 随着“网红城市”的出现,城市,包括一些农村地区,更加关心能否推出体现城市软实力的内容,包括宜居性、对人才的友善度等。

事实上,城市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形象,包括品牌营销,这也能为一些发展停滞的城市吸引潜在的发展资源。

公开资料显示,“城市营销”的概念出自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之手。 是指通过营销手段,整合、规划、利用城市各方面资源,塑造城市品牌,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此类城市近年来也非常活跃,比如鹤岗。 一方面,煤炭等资源面临枯竭,鹤岗面临转型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房屋“白菜价”在网络上走红,鹤岗的知名度和存在感被流量效应激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

从城市形象营销的角度来看,鹤岗无疑是赢家。 在黄建红看来,如果把城市看成一个整体,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建设和城市营销上下功夫。 可视化、生活场景植入、广泛参与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新趋势。

当然,这种打造‘网红城市’的努力不应该是一种极其偶然、随意的行为,而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深深扎根于城市的沃土和城市精神之中。 “只有通过历史和现实,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走向未来的坚实后劲。”黄建红说。

避免人工推进或“飞入”植入

“网红城市”在感受流量带来的巨大能量的同时,也有城市陷入“网红”焦虑。

例如,5月29日,江苏省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微信公众号“泰州知道”发表了泰州市海陵区政府调研组的文章《淄博烧烤如此火爆,泰州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 研究文章。

文章用5400字分析了淄博烧烤值得关注的三个方面、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和值得借鉴的三个经验。

此外,台州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做强“台州早茶”,让城市“出圈”。

不久前,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台州知道”发表文章《打造新做强“台州早茶”品牌,打造城市独有IP》,课题组成员来了来自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市社科联城文旅集团的文章提出,打造精品“台州早茶”品牌,超越早茶,形成以“台州早茶”为主体的城市IP以及“游泰州”、“学泰州”。

除了台州之外,在举办音乐节之前,河南南阳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淄博烧烤出圈的原因。 例如,4月25日,南阳市社科联与南阳日报联合召开全市社科界“烧烤出圈”现象研讨会。 5月5日至7日,南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彦涛带队赴山东省临沂市、淄博市进行现场检查,重点物流、商贸、会展、夜间经济等方面。

曾钢表示,山东淄博烧烤成功吸引了全国公众的关注,并引起了多个城市的效仿。 淄博烧烤店甚至出现在多个城市,形成了明显的“羊群”效应。 但必须指出的是,很多模仿淄博的城市只是表面上向淄博学习,城市管理者并没有放弃管理城市的“居高临下”思维习惯。

在黄建红看来,淄博的“出圈”对其他中小城市“入围”网红城市具有强大、吸引力显着的示范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城市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打好“网红”牌,需要多方面的结合。 一方面,自身城市基础与发展规划愿景的结合极为重要。 网红IP的打造不应该是随意的,也不应该是随意的。 不只是为了一时的关注,而是要付出长期的努力精耕细作。

黄建红强调,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只有极其小众的网红景点、网红美食或者网络营销的“城市噱头”,但没有纳入城市长远发展愿景,只是一个“城市噱头”。蜻蜓抓表面”,危害极大。 这可能是“昙花一现”。

对于城市品牌建设来说,无论是哪个细分市场,都需要真正有特色、高质量、有可持续增长性、有相对可靠的风险可控性。

黄建红还认为,通过文商旅深度融合塑造城市形象,获取“网红”效应,需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利用顺势而为,而不是盲目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就会不知所措。 如果忽视这些条件,盲目进行人工推进或“飞”植入,很可能在塑造城市“盆景”时,就无法走出“温室”,面临长期需要的各种支撑。 - 长期生存。

需提高服务意识

“网红”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手段。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复苏、消费引领的阶段,将“网红”带来的流量效应转化为消费增长的动力,是城市的现实需求。

城市人气带来的交通效应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新“网红城市”江门接待游客5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1亿元。 不仅同比分别增长170.49%和156.77%,而且较2019年分别增长30.08%和16.78%。

杭州这个历史悠久的“网红城市”,为亚运会增添了不少流量。 旅游相关消费193.28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4%,比2019年增长16%。前三季度,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3亿元,同比增长4.7%,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第三产业增速各项指标领先,平均增速超过6%。

以近年来著名的“网红城市”重庆为例。 前三季度,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此外,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重庆旅游人气位居全国前列,部分指标位居全国前三。 全市过夜旅游人数231.82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14.8%。

重庆“网红”的高知名度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服务水平。 大量游客将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供应短缺。

比如,节前,重庆铁路、高速公路、交巡等部门发布假日出行提示,鼓励市民错峰出行; 重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延长运营时间,方便游客欣赏夜景。

曾钢表示,对于想要成为“网红”的城市来说,需要认真分析新时代大众消费的新特点、新需求、新场景。 更重要的是改革和增强政府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营造有利于消费者和企业的城市服务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这也反映了很多“网红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即交通促进游客数量增加的同时,需要充足的公共基础设施来支撑。

通过提前做好公共服务准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会面临压力和挑战。

事实上,一个城市如果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不仅能让外国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对当地民众也将大有裨益。

例如,城市可以利用“网红效应”吸引城外游客前来消费,同时也可以挖掘内在的消费潜力。 魏翔表示,在“双循环”背景下,政策引导非常明确,我市高度重视扩大内需,打造内需型城市。

魏翔认为,国内消费主要看当地人能否消费,能否形成持续消费的循环。 具体到城市旅游景观,要注重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内生旅游产品建设。

“这些地方未来的功能和爆发点将远远超过传统景区。” 魏翔说道。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