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文学   乡村   当下   局限   束缚  
财经网 2023-11-21财经热点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文学作品是带着温度的、充满感性的,对于增进中外了解能发挥重要作用。……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乔野独家专访

中新社记者 高凯

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

11月19日晚,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千年古镇乌镇颁奖。 五位获奖作家中,乔野是唯一一位“70后”,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女作家。

乔野的获奖作品《抱水》于2022年底出版。小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抱水村从传统村落到文旅特色新村的故事。 《冬春》《春夏》这本书《夏秋》《秋冬》四个篇章就像一幅长卷,以四个季节的顺序讲述了中国复杂的乡村生活。

乔叶说,《包水》是她最有耐心写的小说。 她花了七八年的时间“走访乡村”才写出这部小说。 《包水》讲述的是一个乡村故事,但与过去的乡村文学相比,它展现了当今中国城乡各方面的碰撞与融合。

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对乔野进行了专访,请她讲述作为小说家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文学写作,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创作《包水》的初衷是什么?

乔野:我是在河南农村长大的。 青少年时期,我离家出国留学,开启了“渐行渐远”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记忆,不断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我三十多岁开始写小说,四十岁以后才越来越认识到家乡的意义。 乡村是我的精神“根”之一,写乡村是我不可避免的“回望”。

还有一个“明确”的机会。 2014年,我到豫南一个叫浩塘的村庄参加文艺活动。 那时,我已经远离乡村很长时间了。 在村里,我看到不少村民种水稻、干农活,维持农耕生活,同时创业。 住宿加早餐旅馆和餐馆迎合各行各业的游客。 我在乡村看到了新的活力和趣味。 那不是一个“空心化”的乡村,也不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乡村。

浩塘村的生态非常完整,村民在城乡迁移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变化和问题,比如边界感、契约精神等。 农村发生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有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的转变。 我觉得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是非常活跃、流动的。 乡村的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吸引着城市人。 交通和各种信息的发展也让农村人对城市生活有了很多了解。 与此同时,双方在这种界限日益模糊的交融中,碰撞出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浩塘村. 罗星瀚 摄

中新社记者:您在获奖感言中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很不愿意让自己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乡村气息和女性元素。” 您能谈谈您在这方面发生转变的原因吗?

乔野:小时候特别害怕被“陷害”,想摆脱束缚。 也许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河南当地的文学传统已经很浓厚了。 我真的很想要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 创建。 女性身份也是如此。 早年,我认同性别中立的写作,害怕受到性别的束缚。 但事实上,当一个人努力克服某件事时,恰恰证明这些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慢慢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狭隘。 如果农村有限制,女性有限制,那么城市和男性不就没有限制了吗? 所谓“是否有限制”、“是否是约束”,其实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把握。 作家对事物的认识是否足够深刻,能否在更大的语境中观察和理解社会。 所以这几年,我不断地“回归”、“认领”自己的本性。

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乔叶.受访者提供

中新社记者:中国文学有乡村写作的传统。 《包水》被很多评论家认为具有东方叙事美。 您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乔野:我个人非常注重细节,认为不仅小说,散文也是由细节决定的。 细节蕴藏着魔力。 一个宏大的构想如果缺乏细节来解释,就缺乏说服力,无法“落地”。 即使更大的想法也需要更小的写作切口。

只有走进乡村,你才能发现什么是丰富而充实的新奇生活。 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切巨大的变化都必须体现在细节上。 这些细节是由无数平凡的人和小事共同构建的,就像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河流,每一滴都是“宝水”。

此外,还有情绪。 文学的动人之处在于文字的情感力量。 我希望能写出很多人的内心乡村,引发真实的情感共鸣。

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

小说《宝水》封面。受访者提供

中新社记者:当代中国的哪些元素最能激发您的创作冲动? 您在文学创作中做了哪些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

乔野:生活本身就足够丰富了。 深入生活总是有效的。 材料是无穷无尽的。 尤其是在中国,不乏好故事。 我最坚信的创作之路就是“到现场去”。 “闭门寻句不是诗的方法,但行进却有自己的诗意。”

《包水》是我最有耐心写的小说。 前期我花了七八年的时间“去村里走、泡着”。 我希望小说中的“保水村”在无数新时代乡村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所以“跑村”意味着寻找更多的乡村样本。 从家乡河南到江南,再到西北、西南,走访了很多农村。

“包村”主要扎根于河南。 我确定了三个长期观察点。 有时间我就会呆在那里,与村民保持密切的联系。 即使我不能去那里生活,我也会一直保持这种联系。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一旦熟悉了,村民们就能开诚布公地谈论很多事情。 是否真正深入农村很重要。 如果你以为自己已经深入农村了,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误会就很可怕了。

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2023年11月19日晚,乔野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浙江卫视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的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推广到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 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

乔野:中国文学“走出去”非常有意义。 文学作品温暖而富有感性,对于增进中外相互了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与外国文学“走进来”的进出口不平衡。 更不用说外国文学中的经典翻译,就连各门类的最新作品也常常被及时翻译成中文,很快就会出现在各地的书店里。 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中国人历来都是非常好学的。 。 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 这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耐心推进。 (超过)

受访者简介:

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_东西问·名家坊|乔叶:从城市到乡村,文学如何书写当下的中国?

乔野,北京老舍文学院职业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珍贵的水》、《最慢的是活着》、《告白》、《隐藏的珠子》等多部小说和《夜醒》、《心不在焉》等散文集。 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2022中国好书、北京文学艺术奖、十月文学奖、春风妇女奖、小说评选等多项奖项年度奖、百花文学奖。 她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译和介绍。 至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