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
11月25日,国家航天局在2023文昌国际航天论坛上发布“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 老挝国立大学、孟加拉国贾格纳特大学、塞尔维亚BioSense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国家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成为首批用户单位。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供图)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遥感数据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和可及性,国家航天局打造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不断加强开放和共享。共享地球观测数据。 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资源、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和环境灾难对人类生存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塞尔维亚BioSense研究所所长Vladimir Crnojevic表示:“遥感数据共享与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我非常期待双方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共同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论坛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国家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航天工程相继实施,我国在轨卫星类型逐步齐全,其中遥感卫星超过200颗。
李国平表示,国家航天局积极建立完整的卫星应用体系,推动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综合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卫星应用增值产品,推动大卫星融合发展。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 等新一代信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为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开放共享,国家航天局打造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机制。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与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也在当天论坛上发布。 据介绍,我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布局完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显现。 2022年,我国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将覆盖全国31个省份,卫星遥感数据全面进入地方政府治理体系。 社会对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热衷,相关产业主体超过1700家。
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与世界各国合作伙伴在卫星研制、联合应用研究、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发射服务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各国技术应用,为外空建设做出贡献。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