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小尺度金陵智慧赋能青海“茶马古都”微更新
中新社记者 张天福
牌坊上的风铃声、农家院子里飘来的柴草味、群飞时强弱不同的鸽子的哨声……这就是来自江苏南京的几位设计师对丹加尔古城的感受。 烟花的味道。
图为人们观看丹加尔古城老照片。 薛迪 摄
丹格尔古城,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境内,意为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城堡。 相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清道光九年,设立丹嘎殿。 民国二年,改称湟源县。
从唐代建立“茶马互市”到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民族贸易日益繁荣,丹加尔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集散地。 清末民初,英国、美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的商人以及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地的巨商纷纷来到这里,到村里做生意。 商业繁荣,素有“小北京”之称。
但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让古城重回“茶马交易”的烟火气,成为很多人的期盼。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挂职干部、湟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龙此前对媒体表示,在苏青东西部协作机制下,“我们发现,南京老门东、小西湖街道成功案例的幕后故事。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集团推动与湟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正式签约,派出项目组围绕古城资产运营开展工作。
图为当加尔古城老街部分景观 薛迪 摄
今年8月,项目组正式进驻丹加尔古城。
项目组成员焦浩文表示,丹加尔古城街道肌理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作为‘西藏的咽喉’,丹嘎古城是进入西藏的第一站。附近的日月山也被认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处。”
“对于设计师来说,行走在这样一个小规模的古城里是很友好的。但现在整体的保护和建设显得粗放。我们希望慢慢地将这座古城打造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在湟源县。”项目组成员张亮说。
在对丹加尔古城的历史、街巷、庭院、古建筑进行调研后,为符合地域特色和古城特色,项目组成员提出空间编织、风格塑造、功能完善要积极进行。
如今,说起丹加尔古城,人们能感知到的就是古城东西方向800米长的老街的风采。 西起公海门,依次布局城隍庙、丹嘎办事处、仁济商社、文庙、关帝牌坊、演艺厅等,东至迎春门。
丹格尔古城的城隍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最西端的城隍庙。 记者看到,城隍庙的部分墙壁呈现出斑驳的朱砂红色。
11月21日,游客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丹嘎古城城隍庙拍照。 雪迪 摄
“虽然如今的技术非常先进,但很难制备出与古代工艺相媲美的朱砂红,使其在经历数百年的风吹日晒后仍能保持这种状态。” 张良表示,城隍庙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刻不容缓。 。
记者在位于老街中心的文庙广场看到,景观提升工程正在建设中。 过去,广场上杂乱地摆放着电信设备箱、电线杆、垃圾桶、休息椅、导游图、花箱等,地面铺装单一。
本次景观升级按照传承历史、凸显文化特色、提升品质、激发空间活力、因地制宜、坚持刺绣技艺的设计要点,通过节点铺贴、特殊设计,给景观带来了新的风格。花坛,入口青砖铺地,楼上有论语题刻。 让文庙广场焕然一新。
但张良表示,丹格尔古城不能用800米长的东西老街来概括。 其实际面积超过30公顷,但现在大部分都是住宅楼。
项目组表示,丹儿民居融合了四合院和西北庄阔院落的风格,可以延续其风格和居住居住功能,提升重要地标建筑节点的风范,嵌入文化和旅游产业功能。
11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工人在丹吉尔皮绣厂刺绣。 薛迪 摄
“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吃、住、行、购、娱都要一一解决。” 张亮说,希望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循序渐进、小规模地、微更新的理念、精雕细琢的工艺,一点一点地完善古城,让古城每年都有不一样的面貌。
在江苏省青海省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支持下,有关部门计划今年在丹格尔古城策划一场双宁灯光秀。 届时,丹加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篁园灯将在金陵展示,从南京引进的秦淮河灯也将点亮丹加尔古城,促进两地交流、交流、融合。东方和西方。
“我们希望把丹格尔打造成以文化展示、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青藏高原文化名城。湟源县是青海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我们希望把它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人们进藏、进疆的打卡点。”焦浩文说。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