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去30年中亚五国粮食安全水平整体上升趋势
这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关系的研究由谭良成团队与西北大学苏芳教授、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ustam Orozbaev博士合作完成。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科学中国:地球科学》在线发表。
1990-2019年中亚五国粮食安全二级指标变化趋势。谭良成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谭良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中亚五国地处内陆深处,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落后,使得该地区粮食安全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 当前中亚五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安全有何影响? 未来将如何发展? 这不仅影响中亚国家的发展稳定,也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挑战。
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协作团队利用“经济-气候”(CDC)模型,对粮食的可获取性、可及性、可获得性、稳定性和可及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当前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状况。其他方面,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五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和机制,预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五国粮食安全发展趋势。
这项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预期下,中亚五国的气温和降水可能会继续上升,该地区未来的粮食安全将受到气候变化的长期负面影响。 合作团队建议中亚国家应增加对气候风险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谭良成表示,他们的研究还提出了人地系统视角下的中亚五国粮食安全发展路径,以及“一带一路”下中亚五国粮食安全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在发展路径上,中亚五国需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策略来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包括发展绿色节水农业、合理开发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利用先进的农业监测技术等。
合作机制方面,建议中亚五国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等要素,加强粮食贸易,建立粮食合作机制,依托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开展农业领域技术和产业合作。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和磋商机制,促进国家食品产业链资源高效配置和深度整合。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