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海南一高校现“当红明星”15分钟“刷完”短剧

短剧   电视   套路   叙事   视频  
财经网 2023-12-15财经热点
花短短15分钟“刷完”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王诗瑶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满屏的弹幕“震撼”“泪目”“家国永安”,仿佛都成了她的“嘴替”。“最后一集中……

仅仅用了15分钟就“看完”了一部名为《大英博物馆大逃亡》的短剧。 王诗瑶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满屏的弹幕似乎是“震惊”、“泪目”、“家国万岁”。 成了她的“嘴巴替身”。 ”最后一集,化身文物‘玉壶’的女主角,读着流亡海外的文物寄给祖国的信,浓浓的沉浸感让人产生强烈的渴望。为了国家宝藏的归还。” 这是王诗瑶追短剧两年来印象最深的一部剧。

虽然也被一些短剧所吸引,但在海南一所大学读书的郑子豪发现,很多短剧内容千篇一律,甚至有些低俗。 “前一秒男主还被周围人‘嫌弃’,下一秒他隐藏的高贵身份就被揭露,让人震惊。” 看似“刺激”的剧情让郑子豪头皮发麻,“我赶紧‘溜’出了我的视线。”

在各个视频平台上,只有几分钟、播出几十甚至上百集的短剧正在成为“当红明星”。 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网络平台上线微短剧480余部,超过2022年全年总量,相当于平均每天推出2.7部电视剧。 这部短剧太受欢迎,影视基地横店变成了“垂直商店”。

中青报、中青报近期向全国大学生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也显示,在来自145所高校学生填写的1645份有效问卷中,86.20%的受访者表示看过短剧《其中,17.14%的人经常看,31.52%的人有时看,30.75%的人偶尔看,15.80%的人很少看,4.80%的人几乎不看。

节奏快、爆发点多,短剧在年轻人中已经“出圈”。

福建师范大学导演专业大三学生姚勤第一次接触短剧是在“电视综艺”课上。 老师在课堂上系统地介绍了短剧的发展现状。 从那以后,姚勤几乎每天都会看短剧。 ”女主角被同事暗算,在重要会议上犯错,被当众声讨,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关键时刻,总裁突然出现。女主角惊讶地发现,总裁竟然是实际上是她的情人,并当众揭露了同事的阴谋。” 尽管她熟悉这种“英雄救美”的套路,但在姚勤看来,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可以让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泄情绪,达到放松的效果。

郑子豪也开始用短剧来填补自己的“人生空白”。 “它迎合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非常适合没有太多时间看长剧的观众。”

中国青派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85.47%的受访者认为短剧是适应新媒体形态的趋势。 每集短小、占用时间不多(66.57%)、题材多样(50.07%)、内容有趣(50.21%)、节奏紧凑、冲突集中、观赏愉快(43.79%)。 剧情简单,易懂,适合使用。 休闲娱乐(40.97%)等是部分受访者喜欢看短剧的原因。

在福建留学的王诗瑶对短剧的偏爱,与她的爱好和社交圈子有关。 她还有一个身份——福州学院汉服联盟的“领头羊”,所以她更喜欢古风、武侠题材的短剧,也经常和汉服圈的朋友分享短剧。 当她最喜欢的导演更新剧集缓慢时,她和朋友们就会去制片人的微博和抖音“提醒他们更新”。

之所以喜欢短剧,王诗瑶坦言,她无法忍受四十五十集、剧情冗长的影视剧。 看普通电视剧或网剧时,她会跳着看,“就看某个情节的前因后果”。 ,对中间三四集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快节奏的短剧正好满足了她的需求​​,现在制作精良、剧情富有创意的短剧越来越多。 “以前我看的都是‘爽剧’,剧情千篇一律,套路十足。这种短剧……我不会看剧。好的短剧至少应该让我猜不到结局。”看完开头之后。”

一些短剧,如《电子腌菜》,“有美食感”,但缺乏“美味”

中国青学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部分受访大学生认识到短剧还存在较大问题,如部分短剧情节低俗(57.75%); 一些情节陈词滥调、人物刻板的短剧(57.39%); 一些短剧制作质量较差(52.95%); 一些短剧演员演技较差,戏剧性很强(51.12%); 有些短剧为了流量,情节煽情,价值观扭曲(41.52%)等。

有些演员无论演什么戏,都摆出“同一张脸”,这让姚勤皱眉:“你分不清扮演CEO和保安。” 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演员两个月出演了48部短剧,平均每周6部短剧,几乎每天一部。 无论是制片人还是演员都没有时间仔细揣摩角色的性格。 来自陕西某大学的奚宇奇深感,创作者每两分钟创造一个剧情高潮非常困难。 她也坦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短剧只有时间来讲述故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描述角色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

低俗的情节和演绎也让姚勤感到厌恶。 “还有一些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刻意设计虐恋、复仇、争权等情节,或者加入一些血腥、暴力的元素。” 一些短剧为了吸引眼球,故意使用夸张的台词和演绎,这让王诗瑶难以接受。 。 “我以前看过一部悬疑短剧,悬疑情节本身还不错,但当涉及到人物婆媳关系时,故意让婆婆很恶毒、很凶恶,演员们‘扎哈呼呼’,故意扮丑,夸大台词,表演脱离现实,就是为了放大某类人群的负面特征,所以我就‘弃剧’了。 ”。

福建科技大学李明禄表示,短剧制作套路可以快速复制,但好故事始终稀缺。 “很多短剧都是千篇一律,换故事核心不换药,观众很容易产生疲劳。” 李名录在大量的短剧中“挖沙子里的金”,却发现发人深省的短剧少之又少。 而现阶段,她很难从流量中一窥短剧的品质。 “有很多短剧,看上去流量很大,但实际上是因为宣传力度大、宣传范围广。”

对于年轻观众的这些看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短视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辉表示,分析认为,短剧本质上遵循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规律。 ,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众消费有着深厚的联系。 这意味着对于短剧的创作来说,“人物”比情节更重要,话题比故事更重要。 短剧中情节与故事的关系大部分设置都是在社会热点话题引导下进行有效的“破圈”传播。 “一些短剧的意义被象征性的‘人物’消解了,意义本身也被视听符号消解了,情感、心境被贴上标签,逐渐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视听流量红利池。”

赵辉将低质量“快感剧”的负面影响比作“文化毒品”:“越看越上瘾,越想看,越看越上瘾。如果副业小品盛行,势必影响优质短剧的热度。” 有序的创作也不利于整个短剧健康生态的形成。”

要有创新性,不要陈词滥调。 “电子榨菜”也能煮出“饕餮盛宴”

“一些‘爽剧’过度夸大情感压力,将情感标签变成金融工具,会增加用户陷入不良情绪的可能性。” 在发出这条提醒的同时,赵辉还表示,现在的短剧并不是都是这样。 也有不少短剧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追求,甚至在短剧叙事的创新发展上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创新。 “从创作角度看,这些短剧在引领戏剧类型融合、叙事融合、创作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为大三学生的王诗瑶从大一上学期就开始关注短剧,并见证了近两年短剧的发展。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觉得很多短剧制作很粗糙,或者剧情安排不合理,让人摸不着头脑。” 渐渐地,她发现很多短剧制作变得更好了,剪辑也变得更加精致。 为了合理。

到目前为止,她觉得最耳目一新的短剧是《逃离大英博物馆》。 这部以文物为主角的短剧让王诗瑶看到短剧所能承载的远不止情感故事。 这也让她发现,只要题材和内容有创意,经过精心打磨,短剧也值得记住,可以成为经典。 。

李明禄也有类似的感受。 当她第一次接触短剧时,她看到的短剧几乎质量参差不齐,充满土味笑话,情节“无脑”。 但慢慢地,她发现有些短剧在情节上有所突破,“不仅情节曲折,而且还可以坐下来给观众讲故事,而不是一直追着情感点。”

一些机构和组织也开始利用短剧的传播优势开展科普教育。 早在去年6月,广西北海消防救援支队就拍摄了一部短片,科普如何正确报火警。 近日,浙江省政法委推出短剧《洋主播看枫景》,介绍基层调解矛盾纠纷的经验。 赵辉表示,这也正在成为短剧发展的一个方向,短剧的叙事形式也非常有利于单一知识点、话题点的视听制作和传播。

对于一些低俗、边缘化的小品,监管和治理是齐头并进的。 据统计,3月以来,广电总局督促各平台累计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片35万余集(片)、2055万多分钟; 查处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片的小程序429个。 ,2988个账户。 赵辉认为,短剧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制片方、播出方和监管方的共同努力。 他们不能被单独留下或同时被控制。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创新引导机制势在必行。 “推动短剧健康发展,离不开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创作机制引导。相关管理部门和播出平台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甚至对精品剧给予支持。 ”

赵辉进一步建议制作方可以基于短剧IP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应用,甚至拓展到虚拟宇宙和数字人类的应用场景开发,激活短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让短剧真正成为精品剧。 孵化器已成为视听叙事新概念的试验场和UGC、PGC、AIGC等多元化视听制作主体的创作田野。

中国青学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81.03%的受访者期望短剧内容和制作更加精良,产出高质量的产品,61.64%的受访者期望短剧创作者努力提高思想观念。其作品的深度和艺术高度。

一些更好的变化也在发生。 姚勤从监管机构行动、专业影视剧制作团队投入短剧制作的信息中看到了短剧的前景。 “最近,专业演员杨蓉主演了短剧《二十九》,反响很好。” 她希望短剧的制作者们能够下功夫研究内容。

奚玉琪认为:“文学艺术固然有娱乐性的一面,但不应该纯粹为了取悦人。一门艺术要想长久传承,也需要有自己的经典。比如,” 《红楼梦》在清代也许要藏在被子底下,是一本禁书,但如果只有娱乐价值,它也只会消失在被子底下。正是因为有钱人的存在以及深刻的内容,使它能够成为今天的经典。”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毕若旭见习记者王俊丽实习生杨紫琳来源:中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