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杭州早有考量
事实上,杭州已经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放大亚运会的综合效应。
2023年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决赛场景。主办方提供照片
早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就与多个国际体育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告了杭州积极建设“后亚运时代”国际运动城市的决心和规划。
如何真正刻下这张“新名片”,也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命题。 以这一系列赛事为“起点”,从国际顶级单项赛事和国内高水平赛事入手,杭州正在逐步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
建设国际赛事城市,需要充分利用剩余场馆和办赛经验。
亚运会结束后,如何利用好全新、宏伟的场馆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 杭州举办的密集体育赛事充分利用了“亚运遗产”:将举办2023年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是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篮球场馆; 举办2023年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的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已承办过多项亚运会赛事;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是2023年中国男子冰球联赛(杭州站)的比赛场地,也是杭州亚运会冰球比赛的比赛场地。
2023年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现场。王刚 摄
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可谓是“后亚运时代”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典范。
2023年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期间,天津渤海银行女排主教练王宝泉对场馆氛围印象深刻。 “比赛的场地非常好,整个体育场的布局也非常合理,这让我们可以非常近距离地听到球迷的欢呼声。” ,为球队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杭州亚运会各永久亚运比赛场馆普遍遵循“向公众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举办专业赛事”的模式,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推动赛后恢复。亚运会比赛场馆的比赛利用。
杭州市体育局局长金成龙在2023年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后亚运时代’,我们每年都会在不同的亚运场馆举办高水平的赛事。 ”
天津渤海银行女排(白)对阵土耳其伊萨桥女排(黑)。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建设国际赛事之城,需要体育“基因”不断渗透。
杭州亚运会期间,“座无虚席”是很多人进入亚运比赛场馆的第一感觉。 朋友圈里,不少人贴出了“拥挤”的比赛场景图片。 无论是游泳、乒乓球、篮球等热门赛事,还是以往人们不太了解的小众赛事,场馆里总是人头攒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今年的“赛事黄金周”期间。
记者在比赛现场观察到,各大场馆的上座率都很高。 除了众多自发前来观赛的球迷外,还有不少“组队”前来观赛的家庭,延续了亚运会期间浓厚的观赛氛围。
当然,打造国际赛事之城,不仅要吸引观众,更要吸引国际社会的球迷。
杭州亚运会期间,众多中外运动员走进杭州街头巷尾,“打卡”西湖、河坊街等地,漫步杭州,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杭州独特的风景是“圈粉”的关键。 “跑过风景,跑过你”是2023杭州马拉松的响亮口号。 杭州马拉松连接了西湖、钱塘江等城市地标,以更直观的形式向中外跑者展示了美丽的风景。
2023杭州马拉松选手跑步瞬间。肖健 摄
2023年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期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女双选手拉哈尤告诉记者,亚运会期间杭州的天气仍然很温暖。 现在,虽然气温下降了,但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丝毫没有改变。 “看到体育场里有这么多人,我真的很惊讶。尽管我没有在自己的国家踢球,但我感觉自己得到了主场球迷的大力支持。”
建设国际竞赛城市还需要更长远的“努力战略”。
它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让市民和游客享受运动的激情,一系列高水平的赛事给这座城市带来无限惊喜。
此前,杭州提出建设国际竞赛城市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杭州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竞赛体系,成功申办3项国际个人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承办10项以上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每年都有活动。 杭州市6个以上知名品牌赛事; 到2035年,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事体系,力争再举办一次世锦赛、世界杯等高水平综合赛事和3至5个顶级单项赛事。
除了赏心悦目之外,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也是“大体育”背景下运动之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夜间跑步的人们。王刚 摄
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之际,杭州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短板也正在被亚运会弥补。 国内的“人民健身房”正在为公众提供更加普惠、优质、便捷的健身服务,也正在为建设国际竞争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杭州市市长姚高远曾公开表示,杭州拥有一流的城市综合实力和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 创建国际竞赛城市,是城市与体育的“双向冲刺”,杭州与世界的“携手同行”。
展望未来,“双向冲刺”、“携手共进”下,一系列高水平赛事将一次又一次点燃这座城市,人们的体育生活将越来越精彩,深入人心体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融合也值得期待。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