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定心丸”,传递出学校与学生风雨的善意
近日,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接连发生地震。据新京报报道,12月19日,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开通地震等灾害专项补助通道,相关通知显示……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甘肃省震中积石山县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灾区经济水平相对较差。 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发生,必然会放大一些家庭返贫的可能性。 从媒体报道来看,地震导致部分农村自建房屋倒塌,不少村民的财产大部分被毁。
此时,不少高校启动了对地震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这就更加必要了。 此举不仅有助于解决受地震影响的学生的燃眉之急,也让学生在关键时刻吃上一颗“定心丸”,传递出学校与学生共患难的善意。
事实上,在灾害面前向学生提供临时经济援助、开辟特殊补贴渠道的并非只有高校。 今年8月,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不少高校开始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家庭经济困难的受灾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补助。 这些救灾补助的开展,成为宝贵的“救灾”力量,在关键时刻为灾区学生提供了保障。
此次,除了学生主动申报外,不少学校也主动调查受灾学生情况,以期通过多元化方式为受灾学生提供精准救助。
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等一些高校也为灾区学生开通了心理咨询预约通道。 这些举措体现了高校应急机制日趋成熟,为受灾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
当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时,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介入,以补充政府的救援力量,从而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高校主动救助地震灾区学生,不仅解决了学生们燃眉之急的经济困难,也给了他们走出困境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