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复旦共创亚太城市研究联盟共创“灵韵”
国内外知名学者齐聚复旦大学,创建亚太城市研究联盟。 (复旦大学供图)
记者25日获悉,“上海论坛2023”高端圆桌会议暨亚太交通城市研究联盟首届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亚太交流城市研究联盟”旨在汇聚亚太城市传播研究的学者,打造一个基于亚太城市本土经验的研究和对话平台。
据了解,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缩短了亚太地区城市之间的距离,深刻改变了亚太地区城市之间的沟通关系。 为此,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数字传播研究中心、韩国延世大学城市社会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亚太交通城市研究联盟”。
论坛上,孙伟教授表示,当前全球化、城镇化、数字化三波浪潮交织,是世界发展的巨大动力。 随着世界进入城市社会,异质交流、包容多样性、激发活力、创造梦想的城市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城市传播关注媒体连接和传播的革命性力量,重点探索数字技术对城市文明的重大影响。
澳大利亚国家荣誉院士、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斯科特·麦奎尔认为,当今城市的流动性与过去不同,互联网和多样化的移动设备重塑了城市生活。 数字城市传播不仅是跨城市的,而且是跨国的。 新的数字化背景下产生的新体验必然带来新的实践和研究范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Audrey Yue教授指出,智慧城市的高度数字化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效率和优化,但也带来了社会关系、健康等方面的新挑战。消费、就业参与。
“城市空间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们外在的符号集合。城市形象存在于记忆、经验和传播实践中,它被媒介及其传播机制所深深吸引。城市形象带来的不同理解框架不同的媒体,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城市形象。”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数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丹教授指出,出自《竹枝诗》中的贸易资本“瞭望塔忽报船到,碧空十里”。从李欧凡笔下古怪的现代享乐之城,到“一屏看世界,一网管全城”的数字智慧城市,上海的形象随着不同的媒体而不断变化。
复旦大学信息与通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野教授直言:“数字城市叙事超越了以往对城市生活的宏观概括描述,而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无数人聚集在一起。 、滚动的故事、城市项目和另类表达方式。 小个体,从而深刻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情感和细节。”
黄丹教授指出,城市形象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多个复杂、交织的形象。 “数字技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独特的影响,未来城市形象的形态仍是未知数,我们需要继续提升对城市和沟通的理解,期待相聚下一届沟通城市论坛,共同探讨不同城市的不同城市形象的影响。变化,”他说。
在本次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与通信研究中心还展示了近十年来基于城市通信研究的重要成果。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