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关于慢阻肺,这些事儿得知道(健康直通车(第121站)

药物   呼吸   基层   慢性   吸入  
财经网 2023-11-24财经热点
关于慢阻肺,这些事儿得知道(健康直通车(第121站))每到秋冬季,去医院就诊的咳、喘、“透不过气”的患者明显多起来。其中就有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

每年秋冬季节,因咳嗽、气喘、“气短”而去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其中就有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性哮喘”“肺气肿”,即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

如何及早发现慢阻肺? 哪些群体需要高度警惕? 很多专家都回答了这个问题。

发病率高,知晓率低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逐渐恶化的呼吸困难。” 在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慢阻肺防治大会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丁表示,慢阻肺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才能确诊,就像测量血压来诊断高血压一样。 COPD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

COPD具有“三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

杨婷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60岁以上每4人中有1人患有慢阻肺; COPD在全球单一疾病死亡率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 慢阻肺总体疾病负担在我国位居第二。

与“三高”相对应,COPD也具有“三低”特点: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低。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很多人对慢阻肺的了解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慢阻肺也被称为‘沉默杀手’。” 杨婷介绍,慢阻肺一般起病隐匿,很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当他们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而去医院做肺功能检查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 “我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肺功能检查率不足10%。同时,慢阻肺的规范治疗率较低,尤其是基层。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药物是吸入药物,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基层最常用的药物是抗生素、化痰药,甚至口服激素。”

尽快戒烟并及时检查

预防重在远离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长期接触危险因素的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接触二手烟的人、长期生活在室内外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暴露于灰尘和有害气体等。” 杨婷强调,儿童时期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的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家族史的人,以及结核病等感染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气道扭曲甚至结构性损伤的人也是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肺功能检查。

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研究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陆峰表示,预防重在远离相关危险因素。 “首先是远离烟草。 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戒烟和避免接触二手烟; 其次,远离有害物质,经常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或重金属颗粒的特殊职业群体需要加强职业防护; 远离空气污染,室内减少接触重油烟,室外雾霾时减少外出; 为了预防感冒,建议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此外,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肺功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何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 专家介绍,肺功能检查是COPD诊断的“金标准”。 临床诊断将根据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

“我们常说癌症色变,事实上,COPD对人的危害并不比肺癌小。研究发现,40%~70%的肺癌患者是COPD患者。COPD会进一步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它们实际上是彼此的危险因素。”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洪涛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的第一个常见危险因素是吸烟。 吸烟可导致肺癌,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最突出的高危特征建议吸烟者立即戒烟。

冬季环境变化较大。 慢阻肺患者如何顺利过冬? 杨婷建议注意保暖,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做好防护,在家勤洗手、勤通风。 另外,要坚持定期用药,学会通过观察咳嗽、咳痰等情况来监测病情变化。

合理用药,严格遵医嘱

避免慢阻肺治疗的5大误区

COPD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杨婷指出,第一个误区是很多患者认为只要症状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 事实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慢性疾病。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肺活动耐力,减缓肺功能的衰退,但需要终身用药。 有的患者服药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但擅自停药,后期病情可能会复发。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吸入药物治疗是首选。” 杨婷表示,有些患者很难使用吸入药物装置,只能使用口服药物,但吸入药物可以通过呼吸直接带入气道,并可以注射到病变部位,起效快,避免了全身副作用。的口服药物。 另外,一个装置可以将一种、两种甚至三种药物放在一起,实现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由于该装置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一些患者不愿意使用吸入药物,这也是一大误区。

“有些患者一听到吸入药物含有激素,就感觉如临大敌,认为只要服用激素,就会发胖、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引发很多问题。这是也是误会之一。” 杨婷表示,口服激素,即全身使用的激素,可能会导致上述问题,但慢阻肺用的药物是吸入性激素。 剂量很小,主要通过吸入装置沉积到肺部发挥作用,副作用很小。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药物是通过口腔吸入的,因此可能会残留在口腔中。 患者吸入含有激素的药物后必须漱口,以减少口腔局部副作用,如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甚至鹅口疮真菌感染等。 。

杨婷表示,第四个误区是患者重治疗轻预防,忽视吸烟的危害。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戒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患上COPD。 对于已确诊患有COPD的患者,应禁止吸烟。 “有些患者一边吃药,一边抽烟。我们经常告诉患者,如果不戒烟,无论治疗效果有多好,都会被一支烟抵消。”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患者注重药物治疗,忽视非药物治疗。” 杨婷表示,药物治疗主要以吸入药物为主,还有很多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疫苗接种、康复运动、营养支持等。 “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增加身体活动、改善肺功能。”

大门前移,聚焦基层

国家出台一系列防控政策

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 推动高危人群首次诊断肺功能检测; 鼓励各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肺功能检测仪等设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防治慢阻肺的政策,筑牢慢阻肺的“第一道防线”继续前进。

杨婷介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导了三大项目。 一是2017年启动的“快乐呼吸”项目,重点探索慢阻肺分级诊疗模式; 二是2020年全国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 能力提升项目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三是2021年全国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工程,聚焦高危人群,对筛查人群进行分类。 管理和早期干预指导。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指出,2017年以来,在各方支持下,上述三大项目开展十分有效,基本形成了国家中心牵头、省级专家参与的格局。地市级牵头落实,县乡具体落实。 实施的慢阻肺防治新模式,为慢阻肺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我国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的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亚辉表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聚焦基层、分级诊疗、强调基层首诊, “提高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整体认识,也让未来的道路‘坎坷’且漫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慢性病的防治仍然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基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付伟表示,希望继续提升基层慢阻肺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坚持聚焦基层,通过对口支援、专家指导会诊、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更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慢阻肺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和远程医疗。

“慢性病应该被当作紧急事情来对待。”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艳红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医防结合,进一步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管控,做好预防、筛查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标准化诊疗、康复服务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等优势,加强协调,完善防治协调体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