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谁来保护“少年的他”?我国首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

财经网 2023-11-29财经热点
“同学们觉得自己依赖网络吗?”“你觉得互联网对你好的影响多,还是坏的影响多?”“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了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该怎么办?”……近日……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谁来保护“年轻人”? 我国首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专门综合性立法,《互联网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近日公布,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重点支持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以及合理使用互联网。 一、加强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和保护。

学校是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的重要单位之一。 新形势下,学校应承担哪些责任? 具体如何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有哪些经验和挑战? 对此,记者走访了北京多所中小学,采访了相关专家。

学校是提升网络素养的主阵地

青少年已经成为‘数字原住民’,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平常,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驾驭能力甚至超越了上一代人,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每个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养。” 北京第十四中学副校长张云熙指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其中未成年网民1.83亿。 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

你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吗? 如何判断和评价网络信息? 您能保护自己的在线安全和私人信息吗? 能有效、能自控、不成瘾吗? 你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遵守网络法规吗?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促进自身发展?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梳理网络素养涵盖的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方增全基于团队多年大样本测量,提出“青少年网络素养六个维度”:网络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与行为能力。

方增权团队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报告(2023)》显示,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包括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学校属性。 从学校属性来看,青少年从课程中获益的程度、与同学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频率等都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产生显着影响。

基于此,方增全建议,构建在线教育体系,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连接起来,形成阶梯式培养。 学校要完善网络课程设置,开设独立课程和综合课程。

广州市未成年人互联网生态治理基地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传媒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结合地方课程教材《网络素养》的实施,阐释了网络素养的理念。以广东省为例。 他认为,通过教学实践,网络素养应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价值观要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习惯上,即安全、健康、文明、法治的上网行为。 “《条例》充分抓住了当前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和提高网络素养的基础在于教育。” 张海波说道。

“我们必须在互联网素养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信息中心主任郝军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对普通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普及教育,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在网络面前明辨是非,在融入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坚守基本原则和底线。

“我认为学校教育是最关键的,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我们要大力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不能是‘一阵风’。” 张海波说道。

构建课堂内外的在线教育体系

今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尤森表示,教育部将按照《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内容; 立足课堂教育主渠道,落实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求,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

事实上,相关内容已纳入国家课程标准。 2022年3月,教育部修订发布《义务教育课程规划和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 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专门章节,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网络道德,文明上网,识别媒体中的有害信息,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3至8年级独立设置,占课时1%-3%,包括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隐私与安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等内容模块, ETC。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高中生如何使用网络、网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基本道德; 信息技术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等必修模块,以及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等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以及选修模块,例如初步算法和移动应用程序设计。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信息技术学科变成了信息技术学科,以前更多的是技术教育,现在更多的是思维教育、素质教育。” 郝军说道。

教育部先后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德育指南》,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推动各地通过国旗下讲话、班组会、心理疏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合理对待和使用手机,提高学生素质'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郝军告诉记者,每年北京和东城区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都以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了很多网络素养教育资源,包括海报、视频小品、漫画等,学生们喜闻乐见,耳目一新。

“今年第一节课,我们的主题是保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明。孩子们从小学刚刚进入初中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互联网。但他们的识别能力还不够,现阶段更需要网络素养教育。” 张云熙说道。

除了道德法治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外,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的六所青少年书院中,还有一所“互联网+”书院。 中高年级的孩子将进入学院接受网络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 学院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与孩子们进行交流。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德育副主任王俊杰告诉记者,以《条例》颁布为契机,将调动多渠道、多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形式,继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班会、专题教育等形式。 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根据《规定》,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方增全指出,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赋能、赋能、意义”。 赋权就是赋予青少年互联网权利,赋权就是构建青少年互联网能力体系,赋权就是对青少年进行互联网价值观教育。

“首先,我们要学历史、懂互联网,让学生全面了解、充分掌握互联网时代科技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趋利避害、造福于人”。其次,讲功能和使用互联网,要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应用,从而了解网络生活的优缺点,并运用“以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科技对人的影响。三、付诸行动,做一名优秀的互联网用户。要引导学生参与互联网“既要注重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注重自我保护”。 ——道德的纪律引导作用。”张海波认为,教学水平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提高。

“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就是让公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了解并遵守相关规范,更好地处理好与媒介的关系。” 张海波强调。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黑芝马胡同小学提出跨学科教学,即信息技术课程与道教课程联动。 两科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解决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彼此真正的融合。” 郝军说道。

他举例说,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在教学时经常使用软件来控制学生的终端。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找到破解方法,从而摆脱控制,有机会在网上“做其他事情”。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郝军指出,阻止学生批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时,就会邀​​请道士一起学习,不仅告诉学生“这是错的”,还告诉他们“为什么错”。 道法老师对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会联系现实中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将问题从学校场景类推到社会场景,告知他们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种不当行为的原因。

如何对抗不良信息、有害信息?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有些信息或内容不适合他们接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提高辨别力。” 郝军告诉记者,“解释得越不清楚,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会出于好奇,更容易自行寻找其他方式去揣摩,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不安全。”

黑芝马胡同小学也特别注重让孩子辩证地看待问题。 除了“不信谣、不传谣”、不轻信、不跟风之外,也让他们明白外表和背后的事实可能并不相符,比如“广告中的一个杯子”。 “美味的咖啡,上面的泡沫可能是加洗衣粉造成的。”但我们也要防止他们对一切形成刻板印象,尺度需要衡量。

另一个重点是防止欺诈和盗窃以及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郝军举例说,不要打开未知邮箱地址的链接或陌生手机发来的短信,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要扫描未知二维码,不要相信“免费送货”说辞,别轻易刷脸……”我们将跟随学生讲解什么是二维码及其生成逻辑,以及人脸识别背后的原理。 学生理解后,遇到问题,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

网络素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思维方式,黑芝马胡同小学两年前推出了《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并在东城区教学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参与编写了《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教材。 还涉及网络安全。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家里的智能窗帘、音箱、扫地机器人等都可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只要破解终端,就可以控制这些智能设备。我们还需要“教育学生不要在家破解别人的设备,否则就触犯了法律。新兴的大型模型技术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也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大型模型工具。”郝军说。

配套资源和师资培训学校需要更多支持

有课程大纲和教材吗? 专业师资足够吗? 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吗? ……这些都是学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时难以避免的问题。

“很多老师跟不上网络原住民的成长,在网络技能方面,孩子的能力甚至可能领先于家长和老师。如果老师不及时提升自己,就很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 张海波认为,网络素养课程建设要做到四件事,即“教材”、“培训”、“课时”和“教研”。 教材有,但一线教师如果不掌握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很难实施。 他建议教育部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围绕教材形成教研体系,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必须跟上他们的教学和研究。” 郝军分享了东城区较为完善的教研和师资培训体系:“区里每隔一周组织大型教研活动,信息技术老师一起听课、评课。 一堂课学习新知识、新实践; 每隔一周组织一次师资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培训。 在教师培训和教研周期间,还会穿插学区的教研活动,来自学区几所学校的老师们会聚在一起研究一个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

同时他指出,在学习和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配套设施仍需完善。 “比如,关于开源硬件在人工智能教学中面临的挑战,目前,从理念到具体操作,几乎没有一款特别适合学校教学和青少年学习的开源硬件。”

王俊杰建议,可以加大资源建设。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喜欢动感、卡通动画的视频内容;另外,可以参考之前的普法互动宣传站,设计一些孩子触手可及、可以手动操作的资源设施,让孩子可以通过互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参与热情。”

张云玺强调了学校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据悉,十四中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担任组长。 其成员包括全体副校级干部和信息技术教师。 定期对学校网络安全进行研判,出现问题随时沟通。 学校网络建立了多重防火墙,并定期更新和防病毒,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上网环境。

除学校外,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共同教育尤为迫切。 教育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网上家长学校,积极开发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引导家庭教育发展”。家长要提高网络素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很多家长对此也很困惑。” 郝军表示,在家校合作方面,黑芝马胡同小学经常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参加家长会、开设家长小班。 此外,他建议,“我们通常认为父母影响孩子,但如果我们教育好孩子,孩子回家后是否也能反过来影响父母?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目前,家长正在积极配合学校手机管理工作,希望家长在网络素养方面也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张云熙告诉记者,学校少先队大队计划近期向学生和家长发出倡议书。 ,提醒家长通过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心理疏导等方式配合学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更好发挥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