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手机家长头疼社会忧心互联网飞速发展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22期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超过1.91亿。 与此同时,不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
未成年人不健康上网,让家长头疼、社会担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空间,也引起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 以短视频、手机游戏等为代表的网络娱乐产品迎合了未成年人的休闲需求。 许多人沉迷其中,并遭受了一些身心伤害。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和自控力形成的关键节点,沉迷手机对于引导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学习自我管理极为不利。”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系教授付卫东表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手机短视频的现象很普遍。 不少家长也表示,孩子对手机的沉迷已经到了难以管教的地步。
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机甚至上当受骗,国内各大社交、短视频、手游平台纷纷推出“防沉迷系统”或“青春模式”,限制青少年沉迷手机的时间和范围” 参与聊天、游戏、抽奖、直播。
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指出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要求各短视频平台推出“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从使用期限、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规范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
未成年人规避互联网访问限制的方法有很多
半月潭记者观察发现,这一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漏洞,打破“封锁”的方法还很多。 相关调查报告显示,30%的未成年人认为“防沉迷系统”作用不大。 大多数短视频、游戏平台的“防沉迷系统”要求家长主动开启或主动在平台实名认证自己为未成年人。 这给一些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了可乘之机。
付卫东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防沉迷监管难”是普遍现象,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尝试,但收效甚微。 虽然国外一些主流社交网络要求上传个人数据,但只要输入虚假的出生日期或出生年份就可以轻松绕过限制。
“我所有的身份信息都是在网上买的。我不仅可以用它注册短视频应用,还可以不受限制地玩网络游戏。有时我无法登录我的帐户,所以我借用了祖父母的手机当他们在家时使用验证码登录。” 山东省滨州市一名初二学生华莲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未成年人可以购买二手账户或借用成人账户来绕过系统。 也有不法商家利用此牟利,向未成年人出售破解技术。
还有未成年人共享网络账号的情况,即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游戏伙伴”,多人购买或租用账号共同使用。 此前有媒体报道,南京建业警方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多个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用于非法出租游戏账号的犯罪团伙,涉案人员40余人。
更多有效措施落地值得期待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国务院近日公布《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有利于营造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上网保护。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问题,《条例》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预防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抵制流量霸权等不健康价值倾向。 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提供适龄提醒。
付卫东预计,面对不断变化的破解手段,下一步可以引导短视频、社交、游戏等行业协会制定互联网平台“防沉迷系统”评估体系,督促平台及时修复技术漏洞。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非理性消费问题,《规定》明确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基础的融合融合。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特征。 本着友好、实用、有效的原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为监护人提供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以醒目、便捷的方式履行监护职责。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单次消费金额和单日累计消费金额,并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不符合民事行为能力的有偿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消费限额管理规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张树琼表示,只有让未成年人养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从源头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这与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密不可分。
司法部、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定》时指出,《规定》加强学校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成瘾行为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引导。 同时,明确了有关部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职责。 此外,严禁以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半月谈记者:李伟、宋丽坤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