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我们都唱他的歌:寻迹情动两岸的王洛宾记忆

财经网 2023-11-30财经热点
在大陆家喻户晓的王洛宾歌曲,在台湾同样广受喜爱。他的歌是怎样越过海峡、敲动人心的?……

中新社记者 李汉雪

两岸的记忆_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

今年夏天的新疆,一辆载着来访的港台同胞的大巴上,导游向“远方的游客”介绍了已故“西部歌手”王洛宾。 没想到,一句“达坂城的石头又硬又平”,大家又继续唱了起来。 正在打瞌睡的乘客们突然齐声唱起《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和《青春舞》,意气风发。 在歌声回荡的公交车上,原本陌生的台湾同胞和大陆工作人员突然仿佛认识已久。 原来我们都唱过他的歌!

“我们从小就唱这些新疆民歌,小学老师教我们这些新疆民歌,我们也经常唱。” 国际华商协会会长罗泰钦在台湾的一个军人村长大。 后来他去美国读博士、工作,然后又去了香港。 她终于体验到了地理课本上提到的新疆地名,并与同胞们齐声唱起新疆民歌,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你在美国或欧洲永远不会有的经历。”

原来,王洛宾的歌曲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在台湾也广受喜爱。 他的歌曲是如何跨越海峡、打动人心的? 为了开启这段音乐记忆,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了王洛宾位于河北涿州的故居,并采访了王洛宾的三儿子王海成以及台湾音乐人杨中恒。上个世纪的台湾。

《歌手》王洛宾

王洛宾是上世纪传唱最广泛的中国音乐家之一。 很多关于他的报道写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曲。”

王洛宾1913年出生于涿州,现居北京。 由于父亲王德臣40多岁去世,王洛宾被涿州二叔王德昌接回家抚养。 王德昌的家现在是涿州王洛宾故居。 如今,王洛宾故居中陈列着王洛宾的音乐手稿、荣誉证书、奖章等史料。

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两岸的记忆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内陈列的王洛宾照片。李寒雪 摄

两岸的记忆_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内陈列的荣誉证书。李寒雪 摄

1931年,王洛宾进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 后来,由于母亲去世,家庭生活困难,王洛宾从北京师范大学退学,早早开始打工。 曾在北京三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赴山西加入八路军西北野战勤务团,从此与祖国西北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洛宾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收集当地民歌资料,改编编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姆汗》等歌曲,后来在家乡广为传唱。和国外。 20世纪90年代,王洛宾受邀出国演出。 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受到了热烈欢迎。 1998年,在台北世纪之声音乐会上,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何塞·卡雷拉斯、世界三大顶尖男高音之一的普拉西多·多明戈特别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压轴曲目。1994年当天,“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将民族音乐传播到海外。

两岸的记忆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

2015年11月13日,“卡雷拉斯迎天津!” 新闻发布会在天津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卡雷拉斯即兴用中文唱起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一句台词。张道正摄

在上世纪中叶,音像制品和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王洛宾的歌曲能够“漂洋过海”,这与那段时期中国人海外流动有很大关系。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王洛宾就参加了祖国西北的文艺宣传工作,他的歌曲流入了人民群众,流入了抗日军队。 王海成说,父亲曾告诉他,抗战结束后,一些被派往东南亚的国民党军队的战士留在那里,还有一些后来随军去了台湾。 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散居海外,将王洛宾的歌曲带到了世界各地。

_两岸的记忆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

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从新疆征集王洛宾使用过的家具。李寒雪 摄

或许可以说,王洛宾歌曲的流传,从一开始就寄托着游子们对故乡的怀念。 优美的旋律中,简单的中文歌词唱出了新月、流畅的赛马、红红的脸颊、梦幻般的故乡。 怎能不是游子们寻找的“过去的痕迹”呢? 或许这就是他的人和歌曲深受海外华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跨海峡的歌曲

“小时候,台湾几乎每个人——我说每个人都不夸张——都会唱这些歌。《康定情歌》、《青春舞》……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课小学里、电视广播里都有这些歌曲。但没有多少人知道是王洛宾写的。” 曾担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采访王洛宾、现任《音乐时代剧场》艺术总监的杨中恒说。

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_两岸的记忆

1993年,王洛宾(左一)在台湾召开记者会时,杨中恒(右一)采访了王洛宾。 图片由杨忠恒提供。

我知道这首歌,但不知道这个人。 为什么?

在台湾,王洛宾改编的歌曲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左右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科书。 据王海成介绍,这与王洛宾早年在青海结识的朋友仇慧英有很大关系。 仇慧英后来成为台湾的“立委”。 她听说传入岛上的西北民歌被改得乱七八糟(比如《达坂城姑娘》变成了《杭州姑娘》),于是她自己编印了《西北民歌》费用。 《合集》,给出了《青春舞》等民歌的准确版本。 这些歌曲能够入选教材,歌曲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早期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版权”意识,而且我们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即使在中国大陆,这些歌曲也很受欢迎,但公众却不知道作者。 王洛宾改编编曲的多首歌曲被作者贴上“西北民歌”、“维吾尔民歌”的标签。

最先将王洛宾介绍给台湾民众的是台湾艺人凌峰。 1987年,凌峰带领摄制组冲破台湾当局的限制,来到大陆拍摄民间纪录片《云月路八千里》。 他们拍摄了大江南北各地的美丽山河、民俗风情,给台湾人民带来了家乡熟悉又新鲜的风貌。 影片中采访了许多中国大陆文艺界的名人,其中之一就是西方歌手王洛宾。 1989年,香港女作家夏洁在台湾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王洛宾的文章。 正是这些人生故事感动了三毛,也促成了后来三毛和王洛宾的感情。

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两岸的记忆

凌峰重温记录王洛宾访台的历史影像。刘双双摄

两岸的记忆_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

王洛宾收藏的三毛照片。李寒雪 摄

王洛宾真正为台湾民众所熟知是在1993年3月,应凌锋主席的台湾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前往台湾。 他是两岸交流开放后最早访问台湾的大陆名人之一。 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王洛宾足足停留了三个月,掀起了轰动一时的“王洛宾热”。

“你好,那个遥远的地方!”

杨忠恒还记得,王洛宾刚来台湾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很多人被黑色的乌鸦包围。 王洛宾坐在中间,表情严肃,因为大部分媒体的提问都与三毛有关。 ”王洛宾不仅沉默回应,还显得有些生气,他的目光时常投向远方,让记者们有些尴尬。没有抓住焦点话题,大家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神秘的东西真的知之甚少。音乐家。”

很早就开始收集华语音乐作品信息的杨忠恒当时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记者,但他得到了推到前台询问王洛宾歌曲创作背景的机会。 “当他听到有关音乐的问题时,他会兴奋地跳舞。”

第二天,杨忠恒介绍王洛宾的报告“非常出色”,很多人都意识到王洛宾是一位如此重要的音乐家。 随着艺术活动的后续发展,“王洛宾在台湾的后续可以用现代媒体常用的‘流行’一词来形容。”

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两岸的记忆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内陈列的王洛宾照片及《在那遥远的地方》曲谱(抄本)手稿。李寒雪 摄

1993年4月25日,在台北举行“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之歌”演唱会。 主题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共演唱四遍,由台湾政治大学校友合唱团、歌手滕格尔、王洛宾本人及台湾歌手尹正阳演唱。 全场气氛高涨,王洛宾也很兴奋。 随后,多家电视台和学校争相邀请王洛宾采访、讲学、表演。 青年音乐家文化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崔玉攀也提出筹集资金制作王洛宾自传和歌唱的有声回忆录以及手稿歌集。 由于邀请太多,原本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大大延长。 王洛宾说:“台湾的观众和这里的天气一样热。”

他频频出现在荧幕上,让台湾民众熟悉了这位“西洋歌王”的脸庞和标志性的牛仔帽。 据说,当王洛宾坐的车与其他车辆并排时,就会有人拉下车窗大声打招呼:“你好,在那么远的地方!” 在餐厅吃饭时,食物一直在上。 主人觉得奇怪,服务员也觉得奇怪。 说明:“不是你点的,是我们经理给王先生的!”

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_两岸的记忆

1994年2月27日,王洛宾先生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旧址)举办了《纯真梦想——王洛宾文选集》首发会。 这位西方歌手以其标志性的面孔和服装而闻名于世。 韩世元 摄

在台湾,王洛宾还结识了许多老朋友,包括帮助他出版民歌集的仇慧英、北师大的校友、年轻时的老师……有一天,他在台北的一个公园散步时,他遇到了一位白发老人。 聊天中,我发现对方是一位在山西前线抗日的老兵。 他在战斗中腹部受伤,从风陵渡返回潼关治疗。 当时,王洛宾正好在风陵渡运送伤兵。 听完对方的经历后,他兴奋的说道:“说不定我还会背你呢!”

两位老人聊得很热闹,王洛宾为此写了一首诗——《海峡两岸》。 “握紧双手,保持沉默,心里突然没有两岸感情了!”

两岸的记忆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

王洛宾《两岸》手稿 李寒雪 摄

王洛宾在台湾期间,杨忠恒也有很多机会对他进行独家采访。 杨忠恒回忆道:“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常常带着一种悲壮的严肃,但认识了他之后,他就变得像个老顽童了。以他浪漫的性格,我敢猜测,如果他活到一百岁,他仍然能够坠入爱河。”

1994年,杨忠恒与合伙人创办《音乐时报》杂志,请驻北京特约作家赵世民继续写文章,让台湾民众了解王洛宾回大陆后的情况。 直到1996年,王洛宾去世。

“无论华语乐坛未来有多么辉煌,像他这样的人,他经历过的时代故事,甚至他作品中的人性和情感的深度,恐怕都一去不复返了。” 杨忠恒感叹道。

歌声中,我们从未远离故乡

2016年,由台湾作家撰写的王洛宾传记书《掀起你的盖头:王洛宾永恒的青春之舞》在台湾多家艺术机构的支持下出版。 据介绍,写这本书也是崔玉攀先生的心愿,他为王洛宾制作了有声回忆录。 王洛宾已经离开很多年了,但他带来的感动却从未消散。

曾到访新疆的海峡两岸(香港)文创旅游协会创会会长方秋云在与记者聊起对王洛宾的回忆时,展示了她小时候跳新疆舞的照片。 小学五六年级时,她和同学被选去跳新疆舞。 她们戴着新疆花帽,扎着两条长辫子“扭脖子”,出去比拼新疆舞蹈。 这次来到新疆,唱了王洛宾的歌,真是充满了回忆。

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__两岸的记忆

方秋云小时候跳新疆舞的照片。方秋云供图

台湾同胞说,新疆从未远离过。 在学校的地理课上,在王洛宾从小唱的歌谣里,这里的风土人情早已是“熟悉的遐想”。 当我终于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不禁感到高兴和感动。

正如台湾同胞罗台琴所说,这是在异国他乡永远不会有的亲密体验。 我的家乡之所以与其他地方不同,正是因为沉浸在其中的记忆、情感、熟悉的人和活生生的传统。 王洛宾用音乐记录了西北同胞的生活。 听过音乐的中国人或许也经历过那样的生活,也可能因此而更加向往、热爱祖国的领土。 新疆的少数民族同胞应该像歌曲中唱的那样热情欢快吧? 当台湾同胞来到当地后,发现确实如此! 西北从来没有远离过。 我们通过歌曲相识多年,一见如故。

两岸的记忆__中国移动寻秦迹活动

王洛宾晚年照片 李寒雪 摄

王洛宾去世前,在床上写下了“我想通过歌曲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是这位经历坎坷却始终乐观的老人留给世人的话语。 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海峡两岸,世界各地有中国人的地方,王洛宾的歌曲无疑给观众带来了穿越时空的祖国和家乡的美好。 无论走多远,它们都不会褪色。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