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拍摄现场与影业人员聊得热火朝天
“此次活动源于浙江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不仅看电影,更能把电影作为科学认识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视角。”新时代年轻人已经成为热爱电影、观看电影的主体,更应该成为提升电影产业、推动文化事业的主体。” 此次调研活动发起人之一、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鲍大伟直言。
在此背景下,为期两天的“看数字化浪潮下电影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青马尚尚·吴江潮》应运而生。 学生们“直奔片场”,来到云集影视公司1900余家、接待剧组4000余人的横店,成为“主角”。
寒风中,学生们与演职人员一起行走。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现场的布置和布置。 他们甚至帮助搬家工人“牵手”。 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到镜头前观看拍摄。 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想一想。
“以前看电影,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部文艺作品,到片场后,我们和制片人和‘走进来’的人聊起他们的工资和工作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影视是更经济的产品。” 参加本次活动的浙江大学博士生秦鹏程说,之前他了解到“不同的经济状况创造出不同的文化作品,不同的文化作品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在这次调查中,显得更加具体。
其间,同学们还参观了扎根横店20年的环宇影视,饱览了“非遗+中国风”的服装道具。 有“追剧”习惯的浙江大学学生钱一心甚至坦言“我固有的认知被颠覆了”。
“以前我以为演员穿的古代服饰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没想到这里的很多服饰都是工匠的作品,涵盖了很多非遗制作技艺,这样拍出的影视作品更加精良” “它不仅是国内消费者尊重历史的视觉享受,也是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时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她说。
“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这次我们去了几个剧组,看了一些拍摄剧本,我非常希望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台词能够更加精致。在海外传播方面,中国有品味。我也看到很多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流传到海外,台词都非常精美。” 浙江大学学生王悦说道。
那么,年轻人能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做些什么呢?
“‘95后’、‘00后’生活在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的时代,他们也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对向外界讲好中国故事充满信心。这就是新时代赋予了年轻人。” 鲍大伟表示,在他看来,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需要从提供文化产品转向提供一整套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上述制度,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积淀所提供的启示,也来自于各行各业生长绽放的青年力量的共同推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