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科技 > 正文

财经科技

202011复盘和总结:“负重一万斤长大”主题19本书和小扎(202011)负重一万斤长大出自哪部电影,

大众生活 2024-08-02财经科技
被新冠疫情干扰的2020年进入倒计时,这10个月很多喜好和习惯被迫改变,不适应不舒适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吃就吃,想聚会就聚会,想跑步就跑步,也没有说……

 

被新冠疫情干扰的2020年进入倒计时,这10个月很多喜好和习惯被迫改变,不适应不舒适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吃就吃,想聚会就聚会,想跑步就跑步,也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很多日常生活被迫植入了“口罩模式”,口罩+的小日子从春夏秋来到了冬天,很多熟悉的场景有了陌生第一次的新鲜感。这种病毒带来的新鲜感像阳光普照一样席卷了全球,每个人在它的笼罩下被迫隔离,被迫归零,每个人重新回到起跑线上一起负重长大,重新出发。

2020年的11月就顺应这股世界潮水,再逼自己一下,一个月内把这种被迫负重感继续放大。读了来自7个国家的19本书。扩展了5个新的阅读领域(哲学、经济学、人类学、医学、美学),读了3本七八十年前的经典小说,增加图像类文学好比5本漫画和1本画册。

说是19本书,其实都是比力薄的,有5本还是图册,每天花2个小时就能读完。

这个月的5本小说是从125年前的科幻小说到90后布克奖入围作家写的关于“她时代”。选了英国和日本年龄相差50岁以上的前辈作家和新生代作家,想看看差别时代配景下的家国情怀,个人的烦恼、忧伤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有意思的是在前辈作家动荡的年代,小说大多是对时代的思考,对未来文明的探索,是向外的思考方向。而随着互联网生长的一代,他们的作品里总是看到被互联网被科技裹挟后,被困住的心理灰尘,好比距离感,好比自我空间的压缩感,是向内的思考方向。

《时间机器》英国:125年前的科幻穿越小说《时间机器》看80万年后科技改变什么《女生徒》 日本:无赖派太宰治《女生徒》记录80年前“她时代”的内心隐秘角落《动物农场》英国:奥威尔77年前写的警世寓言《动物农场》是为群众时代而呐喊《失踪假日》日本:从日本乙一的《失踪假日》到熊逸、葛饰北斋:用多人设笔名搞创新《沼泽》 英国:布克奖入围者的《沼泽》写90后互联网的“她时代”面对暗黑幽闭

11月有5本图像类文学,2本是卢浮宫的博物馆遇到漫画项目,讲述未来如何逛博物馆,讲述普通人的文化梦。这2位差别风格的法国作家,一位是用艺术解释艺术,一位是用故事去点燃每个人心中的文化责任。还看了一本改编卡夫卡故事的法国漫画家,用蟑螂隐喻了小人物的命运。

看的中国漫画则是前辈和晚辈记录各自时代的生活点滴。

与法国漫画偏艺术的差别,中国的漫画偏纪实,是记录每个有意义的瞬间和喜悦。这种中法差别可能是艺术在各自生活中饰演的角色差别引起的吧。

6.《卢浮地宫》法国: 艺术漫画《卢浮地宫》:不要被画框限制住,未来该如何探秘博物馆

7.《斜眼狗》 法国: 卢浮宫漫画《斜眼狗》小人物的文化自信,把今世艺术放进博物馆

8.《变形记》 法国: 黑色荒诞漫画《变形记》推销员变身3亿年蜚蠊虫的悲悼与选择

9.《我们这一代》和《回答不了》中国:开放时代和朋友圈时代的漫画:《我们这一代》和匡扶《回答不了》

10.《缪斯的花园》法国: 穿越4000年的文学和画交织在画册中暗生情愫《缪斯的花园》

11月读的还有5个新领域,其实都是入门书。像张文宏医生写的医学类科普,朱光潜讲的美学思考,韩国作家写的图说经济史,就连哲学也是从游戏的角度思考,类似沉思录的形式。

对我影响最深的算是人类学问题清单了,按人类学的方式思考,每一种领域都有自己的关键问题,都是从差别角度探索世界、探索文明,探索各种可能性。这些差别学科领域,生拉硬扯地拓宽了我的思维界限

医学类《病菌简史》中国:张文宏《病菌简史》暗黑世界细菌们的才艺比拼:易容、抹杀记忆美学类《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中国: 跟着朱光潜在图书馆选“有颜有趣”的灵魂《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经济类《图说经济史》韩国:今年双11为什么会入了世界的眼?《图说世界经济史》中的全球化哲学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美国:“游戏脑”如何定义界限规则,如何破圈《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人类学《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美国:《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为什么会反感“凡尔赛文学”的低调炫耀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剩下的4本书是关于写作,关于书店,关于美食和关于好奇心的散文。很杂但阅读起来没有知识门槛,属于放松类书籍,属于配咖啡的小点心。

《普林斯顿文学课》秘鲁: 诺贝尔奖得主秘鲁的略萨讲解《普林斯顿文学课》诡谲派的群众文学《书店日记》英国:《书店日记》面临被时代淘汰和不停逆袭的营销:吐槽、艺术和盲盒《华丽食物志》日本: 暗黑美大家涩泽龙彦《华丽食物志》记录不正经脑洞大开的美食八卦《漩涡猫的找法》日本:《漩涡猫的找法》村上春树的“异国马拉松-好奇心感知”写作

这个月密集型负重式的阅读之后,让我从差别时期的各国文学作品中看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的体验感就像看《我们的歌》张信哲与太一的合作,两种曲风两代人对音乐的坚持与对话。从《太想爱你》到《像谋害似的绕到背后突然拥抱你》,再到改编的邓丽君的《爱人》。无论是暗黑还是古典的表达方式都可以在这个时代的一档流行节目中融合,出现自己的力量。

这大概就是对弈不适感带来的可能性,这大概也是负重后带来的力量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