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新闻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

财经网 2023-11-11人工智能
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专家学者畅谈—— 大模型,有何大魔力……

作为科技圈的风向标,任何去过2023杭州云栖大会的人几乎都能感受到,今年的“云”是从“异常”开始的。

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于坐标系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健认为,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带来第三次云计算浪潮,算力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 “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是可能的。 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顶峰。”

在新的坐标系中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浙江和杭州的未来走向。

大型车型越来越受欢迎

只要你导入一本电子书,几秒钟就能为你概括“一分钟读懂”; 只要在画板上画几笔,人工智能就能把你变成“神笔马良”……

走过4万平方米的展区,这样的大型模型应用随处可见——今年的云栖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发者和创客,参展企业近500家。 涉及3000多项技术和产品,既有阿里云等行业巨头,也有百川智能、可靠AI等科技新贵。

为什么大模特这么火? 这是基于去年底掀起的人工智能新浪潮。 所谓大模型,是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数据训练达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大模型就像人脑的原型,通过喂入各种数据,可以实现各种智能能力,有望成为未来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主要接口。”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曾大军说。

交流论坛上,部分受访专家认为,大模型是下一代生成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的基石,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能力的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表示,人工智能将拓展人类智力和体力的边界,也将改变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 “当大家提到互联网的时候,就意味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将不再有这个模式,跟不上的就会倒下。”

下一个战场

大模型受青睐,是人工智能向各行各业延伸的缩影。

11月1日,国家信息中心联合阿里云公布《人工智能2.0时代公共智能计算服务发展指南》,指出我国智能计算发展迎来快速增长机遇期。

指南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我国已发布79个参数超过10亿的大型模型,其中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机器视觉等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这代表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井喷发展阶段。” 阿里云市场部总裁刘向文表示,更高效、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将渗透到更多领域,有望成为数字时代新生产力。

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地城市和领土都在被征服。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显示,2022年广东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将达到13万家,领先全国。 “五强”阵营中,江苏、北京、浙江、上海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

具体到城市,几个月前,北京、上海、深圳“三驾马车”相继出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文件——

其中,上海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北京瞄准突破国产人工智能芯片,深圳将孵化高智能生产机器人。

国内三大一线城市同时发力,人工智能领域被认为是下一个战场。

杭州坚定追随北上深圳的步伐,人工智能产业早早纳入数字经济城市布局。

“两年前,杭州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目前已成功集聚564家监管人工智能企业。”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技术创新处(人工智能产业处)处长蔡荣表示,杭州的人工智能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基础层。

尤其是阿里巴巴、新华三等人工智能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不仅为本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因其巨大的市场使整个产业链呈现出协同发展的态势。分享。

例如,云栖大会所在的西湖区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正在形成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生态连接。 在本次云栖大会上,该区宣布成立智能计算公共服务中心。 其释放的信号很明确: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建,为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全面赋能注入强大的算力源泉。

竞争新趋势有什么优势?

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城市战略地位的重新洗牌。 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云栖大会开幕时明确表示,杭州将更加主动拥抱数字时代,全力以更大力度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重塑的信心从何而来?

首先,“亚运效应”放大了“杭州的声音”。

第十九届亚组委总部信息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张戈感慨地说:“在杭州亚运会上,一批优秀企业展示了科技创新实力,增强了浙江的科技创新实力。”数字经济强省的公众印象放大了杭州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为杭州进一步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市带来了机遇。

其次,多位受访专家提到,人工智能产业化面临挑战——数据规模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算力规模大、性能要求高。

“杭州在高性能算力、智能算力供给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优势,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相关布局。” 蔡荣表示,目前杭州在人工智能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场景应用。 技术创新。 例如,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吉利之星智能计算中心,探索智能驾驶; 杭州城市大脑强力赋能城市公共服务。 亚运会期间,杭州“百万人流、万车上路、二级调度”的智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论大车型数量和创新基础,杭州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从政策、资金、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引导,为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注入数字之美,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8月起施行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优质算力普惠供给为基础,我们将努力打造从算法模型到行业转化应用的创新突破。 创新体系。 “模型即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关键。杭州必须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 杭州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正在努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输出源和数据共享高地。

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云”上的杭州正在路上奔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