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宾探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与展望
殷千云,《中新财经》作者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连接各方? 其未来发展空间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主办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28日在北京举行。 众多中外嘉宾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从“硬连通”、“软连通”、“心连通”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硬连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最鲜明的标签。”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用一句话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部分。 他认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多方受益。 一方面改善东道国生产生活条件,消除发展瓶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降低了西方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 也释放了中国的建设能力,最终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布萨尼·恩卡韦尼也表示,当前全球南方国家需要高质量发展,快速工业化、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效益。
老挝国家社会经济科学院副院长康拉西·乔本潘给出了具体建议。 未来可利用中国-东盟航空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民航和旅游业发展。
软连接:策略和规则的互通
如果说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打破了看得见的障碍,那么政策、规则差异等隐形障碍就需要“软联通”的帮助。
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格拉登·帕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思考世界如何发展和沟通。 在这一倡议下,“软互联”希望的是更加务实的合作,让各国在充分参与全球平台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国家认同。 这种参与可以体现每个国家文化和政策中的优先事项,同时找到更多保持联系的方式。
印尼驻华大使周浩丽表示,印尼和中国要形成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进程的合力,需要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倡议形成政策对接。创造更多乘数。 这一效果已在雅万高铁项目中得到证实。 他进一步强调,成功协同的关键要素包括平等伙伴关系、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心心相通: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此外,“心连心”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 只有民心相通,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合作才能深度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魏振宇强调,印尼和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应充分重视人文交流,这可以深化两国友谊和互利共赢。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将比政治和经济联系更长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徐立平认为,共建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宗教文化“一带一路”不同,对发展的理解也不同。 我们可以建立多维度的沟通机制,包括智库、媒体、青年交流。 同时,立足“小而美”的民生工程,通过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系统化的工作,加强双方的交流和互信。
在与会嘉宾看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更需要“心连心联通”共建国家的人民。 这也正是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连接各方,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