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恩·丹尼尔森:如何防范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独家专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主任乔恩·丹尼尔森
作者:王恩波 殷千云
今年年初,欧美银行业接连“惊雷”,再次引发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和恐惧。 尽管这一事件尚未波及全球,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金融风险似乎已成为悬在世界经济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为什么会出现金融风险? 对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中国在防范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主任乔恩·丹尼尔森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人们对金融风险如此恐惧和警惕,为什么金融风险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历史上全球金融风险背后是否存在共同原因?
乔恩·丹尼尔森:金融风险很简单,而且彼此非常相似。 金融风险通常是因为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贷给企业而产生的。 这乍一看可能不错,因为钱会带来经济活动,帮助经济快速增长,但当风险出现时,人们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幻觉。 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崩溃的程度就会越深。 如果放得太久,崩溃可能会演变成危机。
这个过程非常容易理解,因此自然会产生为什么允许金融风险发生的问题。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相关原因。
首先,目前尚不清楚风险迹象是否真的会导致危机。 很难区分经济增长是基于坚实的基本面还是纯粹由泡沫造成。 这只能事后才能知道。 这也影响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人愿意相信风险会发生。 那些警告不要过度行为的人往往会受到指责。 这是人性,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事情最终会有好的结果。 同时,由于防范风险的成本很高,人们往往不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为时已晚。 最后,欧美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的职业生涯可能只经历过一次危机,因此应对风险的经验很少,他们希望在执政时不要出现风险。 他们缺乏经验,加上对具有第一手风险应对经验的专家的不信任,导致一厢情愿、对风险的疏忽和过度反应。
资料图:100欧元和200欧元纸币
中新社记者:您在谈到年初欧美银行业危机时表示,“监管机构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
乔恩·丹尼尔森:金融监管存在一个组合谬误:如果每个金融机构都谨慎行事(行为良好、遵守规则、实力雄厚),那么整个体系就是安全的。 这个不对。 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谨慎行事,那么当发生严重冲击时(这种情况总是会发生),没有人能够通过购买风险资产来吸收冲击。 相反,他们将出售风险资产,这对于谨慎的金融机构来说是明智之举,但其后果是导致价格下跌并造成大量资产的蔓延趋势,从而使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倾向于对所有金融机构实行同样的规则,使金融机构越来越相似,行为也越来越一致,经济上行时放大泡沫,下行时放大危机。 我们需要的是一些机构买入,另一些机构卖出,让买卖行为从同步行为转变为“随机噪音”。
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监管机构的教训是,应该奉行多元化原则,积极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使它们对冲击采取不同的态度,避免出现巨大的经济泡沫和崩溃。 。
乔恩·丹尼尔森《控制的幻觉:探索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如何应对》封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新社记者:您在《控制的幻象:探寻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应对》一书中多次强调,真正的危险是内生风险。 如何管理这种内生风险?
Jon Danielson:几年前,我和我的同事将风险分为两类: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 外生风险是来自系统外部的事件,例如 6500 万年前消灭恐龙的小行星。 内生风险源于构成金融体系的人员和机构之间的体系内相互作用。 通常风险衡量工具衡量的风险都是外生风险。 但问题是,巨大冲击的背后往往是金融体系各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们之间形成恶性反馈以放大冲击,或形成良性反馈以抑制冲击。 正是这种反馈导致了内生风险。
2023年3月10日,记者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硅谷银行总部前进行采访。 同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示,硅谷银行因无力偿债而被加州监管机构关闭,并由该公司接管。 刘关关 摄
内生风险的教训是,最重要的风险被隐藏起来,直到为时已晚。 原因在于看得见的风险难以忽视且容易解决。 它们可以被称为“已知的未知风险”。 最危险的风险是“未知的未知风险”——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为时已晚。 2008 年的次级抵押贷款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它们存在,但我们不知道系统将如何处理它们,而这正是危机的核心。 内生风险是“未知的未知风险”。
出于两个原因,当局不应将所有努力仅仅集中在控制他们可以看到的风险上。 一方面,这造成了“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 另一方面,也导致不稳定势力失控增长。 相反,当局应该认识到,从未想过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并在发生时做好应对准备。 换句话说,不要关注单一冲击,而要关注不稳定背后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可能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冲击。 注重基本面。
中新社记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詹斯勒警告称,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核心。 你同意这一点吗?
乔恩·丹尼尔森:人工智能很可能在下一次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它们发挥负面作用的一种方式是使金融体系的监管和运作更加顺周期。 也就是说,导致它们都采取类似的行动,从而放大经济的繁荣和萧条。 但问题是人工智能只能研究其训练集中的内容,而且由于危机是如此独特和罕见,识别和应对危机所需的信息不太可能出现在人工智能的训练集中。 这是人类具有优势的领域,因为人类拥有丰富的伦理、历史、政治、心理学等背景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推理从未见过的事物。 此外,在危机期间,人类将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这个群体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做到的。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预测是困难的,尤其是预测未来。 我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何时会发生,我只知道它会发生。
2023年9月7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石家庄举办。 智能机器人与参观者互动。中新社记者 翟宇佳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在防范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丹尼尔森:历史的教训是,解决全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大国共同遏制。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金融危机——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大国拒绝合作,只关注自己狭隘的国家利益。 问题在于,破坏稳定的力量不是国家的,而是全球的。 这种狭隘思维为不稳定势力提供了“氧气”。
对此,中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和全球流动性的贡献者,而且强调发展友好关系和合作解决问题。 中国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来遏制不稳定力量的积累和危机的爆发,而这些努力可能会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下一次危机的损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超过)
受访者简介:
乔恩·丹尼尔森 (Jon Danielson) 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兼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控制的幻觉:探索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管理》、《金融风险预测》和《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与风险》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