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铁网络:缩短时空距离,联通发展新动脉
京津冀高铁网:缩短时空距离,联通发展新动脉
京津冀地区高铁的发展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2009年4月1日,石家庄至台湾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建成通车; 2012年12月26日,北京、广州高铁京武段建成通车; 2013年12月1日,天津至秦皇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2015年12月28日,天津至保定铁路建成通车; 2017年12月28日,石基客运专线建成通车,连接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以德州为基础的京津冀“矩形”高铁环网已形成; 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实现了从自主设计建造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突破,时速从35公里提高到350公里。 这条线路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面开通运营,有效连接北京与大兴机场、雄安新区;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京承德段正式开通运营,承德市纳入京津冀一小时轨道交通圈; 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正式开通运营……
如今,京津冀地区高铁总里程已从2008年的118公里增至2486公里,实现了对该地区所有地级城市的全覆盖。 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已初具规模。 城市间2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高铁、城际铁路、城市铁路齐飞。 “京津冀轨道上”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京唐铁路、京滨铁路、金兴铁路等将陆续建成通车。 京雄上海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雄新高铁、津威黄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京津冀铁路网区域将进一步扩大。
服务升级迭代,为京津冀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与高铁发展同步的是铁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今年是中国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15周年。 作为京津城际列车首批列车长之一,张英表示,15年来,铁路旅客服务人员“从未停止过对服务细节的执着追求,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 。 对工作的极致追求,驱使张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永不懈怠。
许多乘坐京津城际列车的乘客过着“双城生活”,需要一大早就从天津上车前往北京上班。 为了让乘客在车内睡个好觉,张颖在巡车时会调低车内灯光,适当调高温度,调低收音机音量,放慢车速以减少噪音。 常年往返于京津之间的游客周先生专程找到张颖并当面感谢她:“感谢你们提供如此热情细致的服务,谢谢!”
近年来,中国铁路北京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挖掘列车潜力,根据客流和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极大提高了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旅客体验,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如今,月票、计次车票为乘客提供了实惠,让日常通勤更加便捷; 电子临时身份证件、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网络点餐、老人慢窗、静音车厢等的出现,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 不同的需求; 推出“慢火车+旅游+土特产推介+特色产业推介”综合列车运营模式,旅游专列等产品满足了现代游客“快游、慢游”的需求……
中欧班列连接世界,推动京津冀产品营销海外
石家庄国际陆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 是河北省唯一开行定期、定时中欧班列的国际无水港。 平均每周有6趟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 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 中国铁路北京局所属石家庄货运中心高邑分公司负责石家庄国际陆港全部中欧班列的运输组织。 在这里,一对“一内一外”夫妇共同服务于这条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 “铁龙”。
男孩叫杨晓,是高邑分公司的一名外勤货运员。 他负责中欧班列集装箱货物的安全检查,守护中欧班列安全运输的第一道通行证。 女孩名叫白玉倩,是公司内部货运文员。 负责中欧班列信息录入及统计分析。
随着石家庄国际陆港运营中欧班列数量的增加,货物运输品类也从过去的钢铁、化工品发展到如今的汽车、光伏电缆、服装、药品等品类。 每当一个新的品类出现,都需要杨晓和他的同事们仔细研究相应的装载加固方案,以确保货物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输到目的地。
5月19日,杨晓在检查集装箱时,发现了一个新的产品名称——大型装载机。 他一眼就看出货物存在装载不均匀、装载加固不足的问题,于是立即向客户指出。 “大型机械一旦装载不牢,列车运行时可能存在跳车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杨逍说道。
由于客户预约了当地报关,所以急于立即赶到,其他任务来不及了。 客户非常着急。 本着让顾客少跑路的服务原则,杨晓和同事在现场反复测量研究,提出“用钢丝绳、方木、大角木等承重加固材料代替,轻松拆装”。将活动部件分开固定,并加配重即可解决。” 集装箱顺利通过检验,及时入关,安全抵达目的地。
正是因为有杨晓、白玉谦这样一群勤劳、负责任的铁路人在幕后默默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数量从2018年的3列增至2022年的310列。辐射范围已拓展至德国、法国、芬兰、哈萨克斯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横跨东中西、贯通南北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带动京津冀地区特色优质产品走出国门。
中国铁路北京局货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地区运营的中欧班列具有覆盖范围广、货物种类多、货源需求旺盛的特点。 班列主要途经金山、京沪、京广等铁路干线,发往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等口岸车站,运载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生活用品、钢材等生产物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及时高效发往中亚及欧洲各国。
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中国铁路北京局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431列,发运集装箱57.1万个TEU(国际标准单元),将大量生产发往周边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活必需品也为京津冀地区地方经济和外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天津货运中心新港营业部发运的中欧(中亚)班列占天津货运中心发运的中欧班列总量的95%以上。 是天津名副其实的“中欧班列主战场”。
受台风“杜苏里”影响,8月初,天津出现大到暴雨。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天津货运中心新港营业部的孙凯带领员工连续多日坚守在一线。 期间,有顾客联系孙凯,焦急地表示,他们的货基本都是怕淋湿的货。 他们担心强降雨会导致集装箱堆场积水。 一旦水进入集装箱,就会对货物造成巨大的损害。 损失。
了解情况后,为了防止货物受潮,孙凯决定利用装卸作业的间隙时间,将中欧班列集装箱堆场底部的集装箱从重箱改为空箱。 “虽然是一个折腾,但可以有效防止堆场底部的集装箱货物被水浸湿,既保护了中欧班列客户的利益,又保证了恶劣环境下的运营安全。天气。”孙凯说。 随后,客户向孙凯竖起了大拇指:“铁路人把客户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一切困难都提前想到并妥善处理,与铁路合作就是省心、省心!”
列车连接欧亚,风笛吹响丝绸之路。 如今,中国铁路北京局管理的中欧班列承载的货物种类越来越多,开行班次稳步增加。 管理范围内逐步形成天津新港营业部、河北高邑国际陆港、北京平谷马坊3条中欧班列。 是班列运营基地,每周开行18趟中欧(中亚)班列。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搭建贸易桥梁,通过中欧班列走出国门。我和同事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中欧班列高效、顺畅运行。” 中国铁路北京局货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与中国,“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得越来越快
雅加达至万隆高铁是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第一条高铁。 它北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西爪哇名城万隆,全长142公里。 它不仅是中国与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体系、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实施,使用中国全面技术和中国标准。 高铁开通运营前,中印尼双方精心组织相关单位对各类专业设备进行联合调试、联合测试、检查验收、安全评估,确保线路完全具备开通运营资格。 中国铁路北京局作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的主要负责单位,持续助力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
天津人穆震说,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第一个驾驶印尼雅万高铁“复兴号”的司机。
雅万高铁试运营时,木震是首发司机。 因为是新建线路,所以需要熟悉路线。 穆震和同事们每天在线路上行走约5公里。 “这是为了了解周围的自然目标,感受起始坡度,行话里叫‘行走线’。” 穆珍说,尽管戴着颈托和防晒衣,3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仍然会灼伤皮肤。 瘙痒难忍,“感觉就像在印尼丢了两色一样”。
穆珍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动车司机”之一。 他已经在路上工作了27年,驾驶过干线卡车、客车、动车组等12种机车。 在印尼,穆震还负责培训印尼当地的高铁司机。 34岁的印尼火车司机塞蒂亚就是其中之一。 高铁模拟驾驶室内,塞蒂亚万右手紧紧握住调速手柄。 穆臻提醒他放松,太紧张会导致误操作。 “驾驶高铁对驾驶员的注意力、操作熟练程度和灵活性要求更高。” 塞蒂亚万说,他必须向中国老师学习技能。
“就像我的师傅教我如何开火车一样,我会毫无保留地将我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当地的学徒。”穆真说。 2022年11月16日,在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下,雅万高铁首次试运营的动车组司机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全面检视的准备情况高铁顺利完成G20展示任务。
伟大道路永无止境,美丽中国大有可为。 如今,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京津冀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不断完善的路网结构,让“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得越来越快。 中国铁路北京局正以敢为人先、诚信创新的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扫清道路,以新速度追寻京津冀梦想。
岳阳路京东策张勇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周伟来源:中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