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在形成合力三季度A股盈利周期触底反弹
记者 孟柯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合力。 11月1日,证监会党委在传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加大投资侧改革力度,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 据了解,证监会将继续加强部门协调,出台《资本市场投资侧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增强资本市场投资侧改革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推动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保持良性互动。所有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权益类资产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 考虑到我国经济复苏的大势已经明朗,A股盈利周期也从三季度开始。 触底后,A股已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正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最佳时机。
中长期资金入市
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近年来,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中长期基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在保值增值的同时,不断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突破1.64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1万亿元增长49%。 据资料显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截至今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其中,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3.48万亿元,占比12.80%。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有所改善。”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更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关注公司基本面而不是追求短期热点。 首先,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将极大改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增强市场稳定性。 其次,中长期基金可以通过探索优质标的来帮助优化资源配置。 中长期资金深挖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突出的优质标的更容易脱颖而出。 随着资金向优质上市公司靠拢,市场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有利于引导行业长期发展。 此外,中长期资金也是居民入市的重要渠道。 在居民财富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大趋势下,中长期资金的引入将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桥梁作用,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但据证监会统计,目前中长期基金持股比例不足6%,远低于海外成熟市场20%以上的水平。 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权益类资产占保险资金可用余额的比重平均不足13%。
四川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较低,大规模资金尚未进入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正在复苏,考虑到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以及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是中长期的有利时机。”资金入市,各方要克服可能存在的障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参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 陈力分析,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期权估值较低,行业景气度较高,业绩优秀,未来有成长性。 较好的优质标的较多,此时入市的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近期,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长责任期限保险产品偿付能力要求,进一步引导“长期投资”,并在同时,降低长责任期限保险产品偿付能力要求。 明确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普通股、公募REITs的风险因素,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对投资业绩的长期评估。
10月30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考核的通知》,提出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定运行,更好发挥市场稳定器和中长期资金作用。 它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长期考核。
张军认为,现在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好时机。 一方面,当前A股股价低位,估值较低,投资价值突出,对资金吸引力较强;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复苏向好,使得中长期基金管理的投资回报水平有望提升。 A股所推动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均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资本长期持有可以更好地分享相关产业的增长红利。 。
谈及如何进一步增强A股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明明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市场规则,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和退市机制,增强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市场活跃度。
在陈力看来,增强A股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包括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引导、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交付更多优质目标等。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优化交易流程、扩大中长期资本投资范围、增强投资便利性、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长期资本给予更多税收优惠、降低交易费用等优惠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满足中长期资本风险管理需求。
现在送你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无需任何技巧~~~快来参加活动吧!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