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能:传统车企的两道必解题
由于车机体验一直备受车主诟病,前几天吉利旗下极氪汽车宣布免费为所有老车主升级高通8155智能座舱芯片,根据媒体估算,本次升级仅物料成本就达4000万。
AITO问界M7发布后,魏牌CEO李瑞峰炮轰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认为增程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之后甚至不惜亲自购入一辆AITO问界M5一探究竟,但系列行为也招致如潮般骂声。
小康股份公告拟更名为“赛力斯”后,大量调侃袭来,“代工厂实锤了”、“不如改名华为汽车”、“赛力斯还不如小康好听”……
即使强如比亚迪般登顶国产新能源销量之巅,也总是引发用户对品牌调性的吐槽,更有甚者称其难登大雅之堂。
曾驰骋于燃油车赛道上的传统车企们,看来还没充分适应智能化、电动化赛道的竞争法则。
传统车企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造车经验,但在新赛道上,它们相比华为、百度、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并不占优。
因为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成功门槛更高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需要长时间资金垒建的核心技术体系,传统车企们的起跑线远没有一些科技公司靠前。
至于电动化方面,多数传统车企并未掌握可靠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在新赛道上,它们的组装基因仍然十分突出,这是一块比较棘手的短板。
不甘于被动待宰,近两年来,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们纷纷加入新造车大军,和新势力们怀揣着一样的智能汽车梦,向高端冲击,试图寻找可靠的涅槃路径。
传统车企不传统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传统车企相对陌生的领域,但从实际动作看,传统车企的胆子并不小,试错的意愿比较明显。
其一,多路径切入新赛道,包括合作造车、成立子品牌、创办产业投资基金等。比亚迪、长安、北汽、吉利等均有布局。
每条路径都需要不小的资金成本和较大的机会成本,所以传统车企对于新赛道的战略重视程度,并不亚于投数百亿造车的蔚小理们。
其二,产品语言摆脱传统思维,敢于创新,勇于出奇。 长城的宠物系和咖啡系命名法、长安阿维塔的科幻化外形、极氪的超级底盘,都是传统车企们勤于突破品牌桎梏的体现。
另外,极氪001、智己L7、问界M5,首款车摸到30万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几乎已经成为传统车企造新车的共识。与传统车企的燃油车定位比较,智能电动时代仿佛也为它们带来拉高起点的勇气。